近年来,银川市严格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造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为美丽银川打造了一张绿色名片。截止2017年底,银川市有林地面积约31153.1公顷,城市各类绿地面积达7327.9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6%,建成区绿地率42.11%、绿化覆盖率42.14%、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6.79平方米。造林时间由之前的季节化造林转向全年造林,造林用苗由使用本地优势树种转向适量使用良种,造林管理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造林保存率也逐年提高,人居环境日益改善。主要经验是: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各级政府承担重点区域绿化责任主体,充分发挥主导和战略规划作用,提高生态绿化工作在政府整体工作中的权重,同时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形成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绿化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高端规划。坚持高起点站位、高规格布局、高标准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做到绿色规划先行、绿色资金先筹、绿色保障先到位,从组织保障、人力物力保障上符合“生态立市”战略要求,科学谋划包装推出一批关乎长远发展、长期受益的大项目好项目。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统筹考虑山与川、沙与山、原与河、湖与田的不同区域生态结构、主体功能,做到和谐共生、相互兼容,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共同发展。
四是坚持科学造林,精准到位。坚持苗木选择精准,做到适地适树、抓住苗木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造林全部采用“当地苗”;坚持造林地段精准,做到不踏查不勘测不下任务;坚持造林技术精准,技术规程到位,做到随起苗随拉运、随拉运随栽植、随灌水随管护;坚持造林考核精准,用好目标责任考核行业赋分,使林业工作与干部政绩严密挂钩,做到“舍得拿土地、舍得花人工、舍得花资金”开展造林。
五是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反哺林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利用生态经济取得的效益,反哺林业项目建设。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要求葡萄酒产业园配套20%的防风林,经过几年的发展,葡萄酒基地周边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防风林带,生态效益已经初步显现。今年贺兰山浅山区生态廊道西夏区段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的模式,配套20%的生态林,80%的经济林,经济林权属归企业所有,可以显著降低绿化造林和养护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