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人物
郜勇:坚守文化传承 匠心独运雕琢人生
时间:2018-01-11  来源:宁夏财财经网
 
 西夏区贺兰砚非遗传承人郜勇

 

  他以石为缘,陶醉余生。在半尺方圆上,用刻刀挥毫就墨,绘就古亭河山。
  他情系贺兰石,不忘初心,用并不伟岸的肩膀,扛起了对文化记忆的传承。
  郜勇,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腿,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手在人生的石头上雕刻着绚丽与精彩。
  拜师学艺 追逐心中的梦
  四十多岁的郜勇出生农村,从小就喜欢雕刻。郜勇有一位表叔是做木家具的,他就跟着表叔学习刻技雕花,从此对雕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时候别人家的小孩都是回家读书写字,郜勇却是一回家就拿着斧子去砍木头,然后雕刻成小玩意儿拿到学校去给同学玩……
  走出校门后,经人介绍,郜勇就跟随甘肃平凉市民间石雕老艺人张斌拜师学艺,主雕古亭廊檐大型石像等。入门之后,郜勇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加上刻苦努力,因此备受师父亲睐。
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宁夏基地学习留念
  对于自己的工作,郜勇并没有觉得创作的时候,很枯燥。10多年来,每一次醉心于一块石头的时候,他都感觉时间过的非常快。由于自己的绘画基础十分薄弱,那时候为了提升自己绘画基础,郜勇每次干完活之后都会留在在工作室练习构图绘画技巧,投入忘我。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对仿古图的研究和绘画练习,郜勇可以融合很多图纸的构思,通过自己的想法表现出一个新的作品。
 “师父当时非常严厉,当一方材料被雕刻失败以后,挨打挨骂最正常不过了。但师父,却从来不藏私,把我当儿子一样,毫不保留的,倾囊相授。很多次夜深人静时候,年近七十的老人总会披着大衣来到工作室为我亲自指导。”郜勇说。
获得荣誉
  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郜勇在廊檐雕刻的艺术造诣日渐提升,炉火出师。他可以带着师兄弟完成承接的各种古建筑雕刻项目。
  重新站起 用刻刀雕琢生活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
  2007年,一场粹不及防的车祸突然而至......
  痛!断骨切肤之痛!钻心地、浸血地、入髓地……这样的感觉在那一刻如绕骨之蛆,折磨着他!
  刚有点成就,就如此不幸。生活的天空,一下子变得暗无天日。所有的积蓄如同流水,填补着车祸带来的无底洞。为此,他欠下了一屁股债务。心有不甘,却又无能为力,双腿致残的他,只能躺着,静静地躺着。内心的空洞、迷茫,让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那段时间,只有亲人朋友的安慰和鼓励支撑着他残破的身躯。他们每次来看郜勇的时候,都会用那些身残志坚的鲜活事例来鼓励他。
千手观音砚(左)、仕女砚(右)
  有一次,大师兄看到床上双眼无神的郜勇哽咽着说:“很多没有双腿双手的人依然努力的活着,而且将生活过的很精彩。你最起码双手还能动,为什么就不能尝试着去将生活重新雕刻?”
  “雕刻生活!”脑海中,灵光一现,在郜勇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这一束光芒,让他的眼神重新焕发出了光彩。“金钱往往胜不过精神上、意志上支持。是亲人朋友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2008年,重新“站起来”的郜勇,坐在轮椅上拿起了刻刀。虽然因病负债,但他对生活有了新的希冀。由于不能从事古建筑雕刻工作,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郜勇认识了贺兰石雕刻师——王东,并跟随王东加入了砚雕行业,开始了他的贺兰石雕刻之旅。
全国书法篆刻学习
  初入贺兰石砚雕行业,郜勇努力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工作中,他向同事请教学习;业余时间,他执刀练习雕刻。由于身体不便,他每天都要付出常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贺兰石的层次与色彩,每次都会熬到凌晨一两点钟,然后早早起来继续钻研。期间,还通过王东多次参加宁夏非遗贺兰砚培训班、贺兰砚学习研修班等各种方面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至此,多年来积淀的廊檐雕刻技巧和绘画功底,充分的展示了出来。
  郜勇将中国传统古建筑融入到现代写实景观当中,本以为会受到大众接受。但是,很多人觉得只是花哨,看着美观,并不是太接受这种雕刻艺术。只有一位挚友很认同郜勇的这种构思,他站在专业的角度向郜勇分析了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艺术价值。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让郜勇有了大胆创作的空间。期间,他还通过自己的渠道帮助郜勇推广作品。慢慢的,郜勇作品的独特风格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贺兰砚作品集
  2010年,郜勇凭借10年来的积累底蕴以及细致入微的雕刻技艺。他入行后的第一方贺兰石章,被一位顾客看中,高价收藏。不久之后,他的一方精品砚台,又被爱好者以高价收购……
  面对贺兰砚,郜勇如数家珍。“这个叫夜归思、藕荷砚、一玺缘,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他拿着自己最心爱的几件作品,一边用手细心摩挲一边介绍着。凭着一份痴心,郜勇雕刻贺兰石至今已有10年,亲手完成的多件贺兰砚作品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奖项。同时自身也获得宁夏工艺美术助理师、宁夏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等荣誉称号。
  匠心独运 传承技艺的薪火
  许多人并不知道,要想制作一件精美的贺兰石雕刻艺术品,得经过选料、构图、制坯、雕刻、打磨等诸多复杂的环节和技术程序。手工雕刻一方砚需要十几天甚至数月的时间,即使是一件很简单的作品也凝聚着雕刻者的汗水和心血。按郜勇的话说,雕刻是个又苦、又累、又脏的技术活儿,能坚持干下来的人很少。
  这么多年,郜勇一直坚持做精品的同时还力求创新。他除了制作各种贺兰石工艺品之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高档艺术砚台的设计和制作上,从来不放过瞬间的灵感。
有一次,郜勇品读唐诗三百首的时候,石头里的一朵彩像极了李白窗前的一轮汪月。突来的灵感,让他执刀刻就,一方《夜归思》活灵活现的展现出了诗仙举杯邀月的思乡之情。
获奖作品《田园乐趣》
  有一次,郜勇去阅海赏荷,炙热的太阳烤着整个湖面,这时,一枚莲子从莲蓬里崩出来。灵思泉涌,急切的郜勇急忙回家着手创作,那方《藕荷砚》上,莲蓬稀稀,残叶习习,一枚莲子将落不落,十分传神。如今,这方砚已经被宁夏贺兰砚博物馆收藏。
  有一次,看到好友抓来的螃蟹在桶里面,八爪横斜,憨态可掬。郜勇创作出了一方蒸笼里露出半边身子,好像蒸桑拿的慵懒螃蟹砚,取名《一席缘》。
  “现在随着贺兰砚的市场化经营,人们在宁夏不少地方,尤其是旅游景区都能看到贺兰砚,但高水准以及精雕细刻的作品并不多见。”郜勇说:“一件好的作品在创作之前,都需要充分汲取本土文化元素。比如我雕刻过贺兰砚,就具有浓郁的古典与现代特色。在雕刻的过程中,我查阅了许多资料,考察了许多文物,反复修改设计图,最终才达到满意的效果。”
  正是这份坚持,在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郜勇名列其中。在一切讲求效率、减少成本而尽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郜勇始终如一对匠心的坚守,扛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贺兰石砚文化与技艺的传承,也扛起了文化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蕴。传承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从贺兰石雕刻成贺兰砚,要经过八道工序。艺人们面对一块贺兰石石料,观其质,量其彩,反复构思推敲,方才下刀。先顺理走刀,粗凿重刻,根据所绘纹样或浮或镂,俏出轮廓层理,然后再精雕细琢,挥艺传神,刀毕功就,砚成方休。
获奖作品《采宝砚》
  技艺只有功夫到了才能创出佳作,只是守护这份薪火相传并不容易。作为西夏区贺兰砚非遗传承人,如今,郜勇有三个徒弟,而且都能独当一面,只是对于贺兰砚雕刻技艺的传承,还显得十分单薄。郜勇希望能够招收一些贫困家庭子弟和残疾人,通过以师带徒,传承技艺,也希望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立足于生活,解决家庭困难。
  成为非遗传承人以后,就要往下传承,看到贺兰砚雕刻后继有人,郜勇备感欣慰“我只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收徒,让咱们的传统技艺能传承下去。”他希望能够守护住这片传承,在浮华之中甘于坚守,守得云开见月明。(宁夏财经网 王伟伟)
 

 

 

 

 

编辑:李娟怀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报中央环境保护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全区最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雪后银川美如童话世界
    雪后银川美如童话世界
    雪中的南门广场
    雪中的南门广场
    宁夏人物
  •  “缘”聚西北百姓民间春晚
  •  杨生虎:放羊娃的保险路
  •  七年沉淀 “家”的守候
  •  李兴瑞:锅碗瓢盆“烹饪”人生百
  •  石昌宁:开拓进取的脚步永不停歇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