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贺兰县银河村:温棚里走出致富路
时间:2022-09-26  来源:银川晚报
 
  大棚拓宽村民致富路。
  金秋九月,贺兰县金贵镇村落田野间的硬化路面上,一辆辆运输车列队成行。步入银河村村部,崭新的大红色门头、多元化的宣传栏、洁净的乒乓球案……村里处处生机勃勃。
  A 温棚连片建起 打响蔬菜招牌
  20年前,年轻气盛的马振锋初任银河村党支部书记,望着眼前惨淡的景象,心里发了慌:田间是清一色的小麦套种玉米,路边是一码黄的破旧土坯房,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块钱,村集体经济的出路在哪里?
  那年大年初三,心里装着事儿的马振锋在银川亲戚家的餐桌上找到了答案。“那个年月,冬天能常吃到的蔬菜一般只有土豆、辣椒、西红柿,可是亲戚家的餐桌上居然有几样银川本地产的稀罕菜。”经打听得知,那些菜产自光华门附近的第一代温棚。马振锋二话不说,领着村干部骑上自行车就去棚里查看。
  2002年初春,村里关于投资建温棚种蔬菜的讨论会开了不下七八次,仍有人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毕竟当时老百姓手头缺钱,对于只会种小麦玉米的庄稼汉们来说,建温棚种蔬菜太超前了。
  “老百姓可以不吃其他东西,但蔬菜少不了,你们要是不同意,我来掏钱带头干。”回忆起当时的决定,马振锋黝黑的脸上显露出坚定的神情。为建设村里的第一批温棚,马振锋摔断过腿,遭受过种植失败的颓丧,感受过被唾沫星子“围攻”的心灰意冷。但在温棚种植的第一拨西红柿一销而空后,村民们就坐不住了。“没想到温棚这么挣钱,比种玉米赚得多哦。”马振锋的亲身示范,让村民们看到了温棚种植的前景。
  在随后不到10年时间,银河村温棚连片建起,西红柿、辣椒、豆角、豇豆、叶菜……“金贵温棚蔬菜”成了宁夏响当当的蔬菜招牌,银河村也成为贺兰县金贵镇种植大棚蔬菜最多的一个村。
  B “棚二代”接班 拓宽增收路
  “20年前我们村建第一代温棚时,政府帮着我们搞建设,补贴了卷机、钢架、草帘、覆膜,给我们村民贴息贷款;遇上困难了,村里、县上帮着请技术专家解决问题。”马振锋记得最清楚的是2018年的一场变故,连续种了18年的地土壤板结严重,西红柿发生连作障碍,有的秧子长到50多厘米就黄了,结出来的果实黄绿且发硬。这对于主产西红柿的银河村村民们来说是沉重打击。
  “贺兰县农牧局(现农业农村局)马上请区上的专家过来看,随后又请了几位博士把土壤取样拿去化验,经过反复尝试改良,2019年土壤又恢复了活力焕发出生机。”马振锋总结说,“最适合我们村土壤改良的就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石灰氮消毒法。”
  近年来,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经常组织专家为银河村蔬菜种植产业问诊把脉,并开设培训班为村民们教授土壤改良和种植知识,经过十来年的学习,如今村里的种植大户个个儿都成了专家。
  “2002年开始种植温棚,种了20年,如今4个大棚年收入8万多元,测土配方、育苗栽培、防病虫害,田间管理都很熟悉。”今年,银河四队的村民马泽红的温棚里种植着西红柿,每逢收获时节,外地客商如约而至,靠着良好的品质,马泽红的西红柿远销西安、上海、浙江等地。
  第一代温棚冬天要点炉子,而如今的第二代温棚不但能控温还能自动升降卷帘。银河村赶上首批温棚红利的村民不仅买了车,还在银川买了房,后辈们也有不少继承了自家温棚产业,继续在农田里“刨金”。从2016年开始,马泽红的儿子在温棚里种植樱桃、草莓,收入比马泽红还高。
  C 延长产业链 持续富民强村
  设施温棚改变了银河村一代人的贫瘠,对于银河村创造的喜人成绩,马振锋如数家珍:2005年银河村联合银行开展信用贷款,3年贷款1000多万元,但无一人欠款;2009年银河蔬菜成功注册为“金贵”牌蔬菜,被自治区评为著名商标;2014年银河村建成蔬菜冷链基地,蔬菜实现错峰销售,避开滞销期,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失;2021年银河村常住居民3364人,人均年收入21350元,集体经济突破70万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依法治理先进村”“国家级巾帼示范村”“国家级文明村”等国家级优秀乡村称号。
  “村集体经济靠的是温棚,村民们的收入也靠的是温棚,这都20年了,新的思路也该打开了。”几年前,马振锋感觉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于是他在村部北边建起了蔬菜冷链储藏分拣集散中心,不仅能保障本村的蔬菜销售,周边村民也可以把蔬菜送来销售,方便了村民也方便了客户。去年,银河村投资1028万元建设保鲜预冷库,可满足银河村及周边村蔬菜分拣、冷链储藏的需要。“下一步我们要把产业链拉长,对蔬菜进行深加工。比如烘干豆角、豇豆、贡菜,很多人都爱用这个涮火锅。”说到这个新想法,马振锋信心十足。
  银河村的致富道路是贺兰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贺兰县围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从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农业保险、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先后出台40余项特色产业扶持政策。该县坚持以支部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为抓手,探索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链并强链补链,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了绿色食品产业高端化、产业化、融合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子。  记者 梁小雨 文/图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关湖
    关湖
    收获中的秋天
    收获中的秋天
    宁夏人物
  •  家乡“归巢雁” 致富带头人
  •  吴楠:当起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
  •  非遗传承人郝延强: 赋予贺兰石灵
  •  非凡十年 成长|杜多利:见证水管
  •  刘世友: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