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随着气温回暖,又到投放蟹苗的最佳时节,兴庆区也开启新一轮的“水上春耕”。
3月18日,从安徽芜湖起运的3.3万斤“蟹宝宝”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平安来到掌政镇塞上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
除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外,翘首企盼等待蟹苗的还有周边十余户养殖户,看到活力满满的“蟹宝宝”们,个个喜笑颜开。
“看到去年养蟹的村民赚了钱,我心里也直痒痒。”特地赶来分蟹苗的养殖户张耘逞告诉记者,去年在兴庆区农水部门的引荐下他到塞上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了解了“盐碱水”养殖大闸蟹的优势、经济效益、技术难点,得知基地可为周边养殖户提供蟹苗供应、全程技术支持、后期销售等帮助之后,一有空闲就来养殖基地学习。“万事俱备,就等着‘蟹宝宝’的到来了。”张耘逞高兴得合不拢嘴。
帮助养殖户们分装好蟹苗、交代完毕注意事项后,塞上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将远道而来的“蟹宝宝”放进盛有营养液的塑料池中“补充营养”后,又带它们乘坐白色泡沫板做成的“船”到达生态养殖池中心地段,随着工作人员剪开网袋有序投放,一只只活力十足的“蟹宝宝”们纷纷跃入水中正式开始它们长达210天的生长阶段。
“这批‘蟹宝宝’是我们去年4月前往芜湖挑选的5母7公蟹苗母本,它们看起来小,但却是经过11个月的生长、淡化后才来到咱们宁夏的。”塞上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婷介绍,蟹苗投放完成后,基地将重点抓好防病防虫、水层管理等塘间管理,尽早让蟹苗适应“新居”。
兴庆区加大渔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大宗淡水鱼健康养殖区、水产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区、休闲渔业产业带、稻渔综合种养区的产业格局。下一步,将继续扎实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指导养殖户科学制定放养模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并重点开展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计划对掌政镇赵府滩、碱湖滩及通贵乡王家洼子渔场进行集中连片整形改造,增加名优水产品的产量和知名度。记者 吴 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