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节水灌溉发展绿色农业
时间:2024-03-29  来源:银川晚报
  3月27日,金凤区丰登镇永丰村刚刚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就像油画一般。 记者 刘旭卓 摄
  3月下旬,站在农田渠畔,只见黄河水正缓缓流进各条支渠,宁夏引黄灌区2024年灌溉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广袤农田在黄河水的滋润下渐渐苏醒。
  2022年以来,为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银川扎紧农业用水总量的“水袋子”,从提高用水效率、转变生产方式入手,不断指导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农业,实现节水增收双赢,节水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3月中下旬,随着土壤解冻,银川首批供港蔬菜进入种植季节。在贺兰县习岗镇新平村,工人们早早在菜地里忙碌起来。当地良好的土壤环境以及充足的光热资源,成就了“宁夏菜心”的独特口感和绿色品质,多年来行销珠三角和香港等地。供港蔬菜用水量大,因此银川近两年严格控制供港蔬菜种植规模,2023年全市供港蔬菜面积较2022年压减0.37万亩,虽然种植面积减少了,但企业和农户收益并未受太大影响,这得益于各个供港蔬菜基地普遍采用的节水喷灌设施。
  新平村供港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黄小讲介绍道:“节水喷灌、滴管等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用水方法,根据作物生长的需求按时按量进行灌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能显著增加农业产量。”
  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以水定地”管控要求,通过严控高耗水农业种植规模,进一步优化调整种植品种结构,积极引进耐旱、抗旱粮食、蔬菜新品种。全市不仅严格控制供港蔬菜种植规模,同时逐年压减水稻种植面积,2023年全市水稻面积较2022年压减6.6万亩,较2021年压减21.4万亩。在压减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银川还积极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引导种植户优先在重度、中度盐渍化区域种植水稻,强化技术支撑,提高水稻整精米率。
  推广节水灌溉绿色高效优质发展
  银川一边压减水稻、供港蔬菜等耗水作物面积,另一边同步增加小麦、大豆、瓜菜等附加值较高的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农业。
  3月下旬,在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宁夏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的52棵樱桃树已结出硕果,鲜绿的果实挂满枝头,等待成熟采摘的高光时刻。仔细观察,会发现温棚里的节水设备科技感满满。
  “樱桃不能大水漫灌,容易坏根,要采用精准灌溉的模式。”该企业负责人李后学在一棵樱桃树下蹲下身子,指着一个黑色的喷头解释道,“这是微喷头,它也不是对着树根喷,而是朝上四散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为主,这样有利于樱桃的生长。”
  地面上有微喷头,而在樱桃树的上方则悬挂了一排雾化管,起到增加空气湿度和扩大灌溉面积的作用,“上下同时启动,十几分钟一个棚就能浇水结束,很省水,也很高效。”李后学表示。
  当前,银川根据灌区水源条件、作物类型和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重点在玉米、设施蔬菜、供港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上推广应用喷灌、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达106万亩。
  在粮食方面,我市则示范推广玉米种植高效节水技术,目前全市玉米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措施的面积约有20万亩。据测算,玉米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一般实现节水30%以上、节肥50%以上,且作物生长健壮、籽粒均匀、灌浆充分,产量提高约30%。
  建设高标准农田 粮食生产喜获“二十连丰”
  2023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4.72万亩,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69.1万吨,粮食生产顺利实现“二十连丰”。粮食丰,底气足。每年随着秋粮收获逐步结束,银川市都会同步启动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023年,银川市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积共46.87万亩,建设片区55个。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盐碱地改良规划》,我市每年通过土地平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渠道管网建设、道路修建、农田防护林建设、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农田蓄墒、保灌能力,为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高。
  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指导土地依法有序规范流转,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64.3%,居全区首位,现代化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有序。土地流转将零散地块与沟壑集中起来,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47.1万亩,干渠直开口计量率达到9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6。
  发展节水型养殖 银川渔业逐绿前行
  3月中旬,宁夏航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代渔业示范园区迎来了首批江蟹苗。它们被放入改造后的池塘进行精细化养殖,生长到10月份即可产出供应本地市场。
  “通过对池塘进行改造提升,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促进水产养殖产业提质增效、稳产减排。”该企业负责人冯军介绍,改造主要对沉积于池塘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挖深池塘,提升养殖容量。
  近些年,我市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6800万元,改造集中连片池塘3.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30%,设施养殖15万平方米,在建国家级种质场2个(宁夏黄河特色鱼类种质资源场、宁夏银川优质淡水鱼种质资源场),通过渔业设施改造,提升渔业养殖效率和减少尾水排放。一些较大的养殖园区在改造池塘的同时,也实施了进排水分离改造,连通基地的“三池两坝”系统,让渔业养殖富营养化的尾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实现渔业养殖“零排放”。
  目前,我市农业养殖用水来源主要为黄河水、农田退水等,随着农业用水总量的控制,走节水发展道路是养殖业的不二选择。近年来,银川市在渔业养殖中大力推广应用“三池两坝”、稻渔综合种养、“复合生态沟塘”、温棚微生物降解等水质净化模式,构建养殖尾水治理系统,项目区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和尾水达标排放率达到80%。
  此外,我市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示范案例典型,鱼菜共作模式被评为全国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优秀奖。截至目前,全市渔业面积稳定在10.05万亩,设施养殖15万平方米,改造集中连片池塘3.2万亩,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2家,全市适水产业呈现出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记者 梁小雨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风清日朗碧水蓝天
    风清日朗碧水蓝天
    罗山石鸡报春意
    罗山石鸡报春意
    宁夏人物
  •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退役军人
  •  贾建东:用不屈精神诠释“活着”
  •  “爱心妈妈”呵护“小树苗们”茁
  •  曹慧萍:汇聚微光,让爱传递
  •  勇救溺水老人 宁夏芦峰登“中国好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