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石嘴山市
石嘴山市: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时间:2021-09-28  来源:石嘴山日报
记者雷永福文/图
  石嘴山,是塞上江南上的璀璨明珠。这里,山雄奇、水灵秀,文化包容开放。
  近年来,石嘴山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绿水青山”和城市转型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山水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城市发展迎来由“黑”变“绿”的根本逆转,实现了由“煤城”到“美城”的深度嬗变,探索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先后摘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2021年上半年,石嘴山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34天,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开工率达92.8%;石嘴山段典农河入黄口平均水质为Ⅳ类,达到近十年历史最高水平。
  近五年,石嘴山市在生态环境治理上拧紧发条,持续加压。企业污染防治总投资近40亿元,累计淘汰燃煤锅炉1047台、整治“散乱污”企业860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3.9%,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由80%提升至100%,连续5年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我市各级政府在铁腕治污、保卫蓝天方面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更离不开为改善环境质量而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努力探索。
  “大环保”强化环境治理制度保障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石嘴山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创新探索。
  成立石嘴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暨生态立市战略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1个污染防治攻坚行办公室和工业源防治、扬尘防控、清洁取暖、油烟油品和散煤防控、“散乱污”企业整治、禁烧、车辆污染防控与禁放、控油、文明祭祀9个专项攻坚组。成立生态环境系统指挥调度中心,主要承担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溯源、生态环境预报预警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建立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政府副职领导、“1+9”专项行动各攻坚组牵头部门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带班制度,确保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
  目前,石嘴山将1市2县(区)9个基层生态环境检查所三级生态环境执法调度指挥系统进行了结合,形成生态环境系统“1+2+9+700”管理体系,即:1个调度中心,2个县区环保分局,9个生态环境监察所和700个手机APP网格管理员,对全市重点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发放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执法终端。
  构建“监测人+监察人+管理人+企业人”多层级人员管理和调度模式,实现了多元共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也形成了新环保形势下的“内部站所+外部政府”的双层面环境保护“大格局”。
  “一张网”强化综合监管能力
  近日,在三二支沟与典农河交汇处看到,昔日裸露的河两岸已经被一层茂盛的植被所覆盖,河中的水也能倒映出岸边的景,早先“没有一朵花、没有一寸草,完全是一块不毛之地”的景观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幅美景的背后,是石嘴山市对地区“水系一张网、监控一张网、数据一条线”的水生态保护格局的建设。为了提升水环境,石嘴山市在农田退水沟、重点水质断面、重点污染点位等位置投资建设39个微型水站和监测管理平台,可以实时分析各县区跨界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并能够实现水污染异常智能报警,强化了水环境治理。
  石嘴山市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以国家、自治区各部门原有分散的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全市环境质量站点监测数据、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数据、汇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环境统计、二污普等数据于石嘴山市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以GIS图像形式集中展现。整合污染源工况智能数据采集设备、污染源在线监控动态管控仪、自治区大气污染热点网格设备、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工业堆场扬尘监控设备、激光雷达组网监测设备、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测设备等系统,构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平台建设,集中监控全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的实时状况。
  “把高空瞭望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形象比作‘千里眼’‘顺风耳’,将覆盖314个社区、行政村,700个网格化管理APP比作‘飞毛腿’,全年365天、24小时应急值守,快速妥善处置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石嘴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学军向记者们介绍,截至目前已经整合了700套污染源工况智能数据采集设备、108套污染源在线监控动态管控仪、151个大气污染热点网格设备、266台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备、70个工业堆场扬尘监控设备、50个高空瞭望设备等系统,实现集中监控监测石嘴山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的实时状况。通过指挥调度中心和APP的有效衔接,整合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充分发挥“飞毛腿”点对点的作用,实现非现场执法监管。
  全方位加强执法检查,利用雷达扫描、高空瞭望、电量监控等信息化科技手段,实行全天候“智能监管”,实现环境违法行为定向查处、精确打击、源头管控、统筹治理。对多次重复污染大气的企业,责令限产整改;对生产工艺不完善、无组织排放严重的企业,责令停产整改;对热点网格多次报警单元,进行跟踪督办;对大气治理进度慢的项目和最新反馈的具体问题进行定期督办;对典型案件挂牌督办,恶意排污的企业责令停产整改并严肃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在助力蓝天保卫战方面,充分应用10套组合拳,机动车遥感、无人机、VOC走航车等技术手段,加强污染物来源分析、预测变化趋势,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在助力碧水保卫战方面,构建“水系一张网、监控一张网、数据一条线”的水生态保护格局,及时分析各县区跨界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发布预警通知。在助力净土保卫战方面,土壤污染环境管理平台涵盖土壤环境质量、污染分布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土壤环境的信息化管理。
  指挥调度中心目前已转办问题共4638个,其中污染源高空瞭望发现问题2023个,工业堆场扬尘污染发现问题584个,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发现问题578个,电能监控智能分析系统发现问题484个,大气热点网格发现问题411个。通过加强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监察监管能力,加快环保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环境管理、监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此外,借助”监测+监察+监管“平台,实现精准治污。对3个国控监测点和1个区控监测点周围1公里、3公里、5公里、10公里以及周边区域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进行全面摸底,监测人员对照污染物指标分析变化趋势,找准污染根源,分类施策,分步骤制定整治方案,绘制大气治理“作战图”,监察人员挂图作战,精准施策,重点区域重点攻坚。
  “石嘴山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单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方面,而且是美丽石嘴山建设的科学保障。”石嘴山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田林锋表示,石嘴山生态环境监察、监测、治理能力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认可,2020年,大武口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4月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上,“宁夏石嘴山市构建‘监测+监察+监管’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化平台”均被评为优秀案例。下一步,石嘴山要持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更蓝的天、更绿的山、更清的水、更优美的环境,永驻石嘴山人身边。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碰撞·交辉·共醉
  •  承载梦想和友谊的那一抹紫
  •  宁夏提高见义勇为奖励标准 最高超
  •  宁夏下发紧急通知:严防黑龙江省
  •  宁夏实现中小学“在线课堂”应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遇见最美的银川
    遇见最美的银川
    雨后云雾扮靓湖城
    雨后云雾扮靓湖城
    宁夏人物
  •  李向成: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  杨梓:发挥余热助力青少年法制教
  •  杨永明:俯首甘为儒子牛
  •  马旭:坚守育人初心 扎根教育一线
  •  王学锋:串起民族团结“幸福结”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