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罗县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探索出了“五抓五有”治理新路径,让人民群众在新风良俗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平罗县抓组织领导,让民风治理有人管。强化顶层设计,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巩固自治区文明县城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规范“一会一约”,全县13个乡镇144个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同时吸纳老党员、道德模范等人员带头充实到红白理事会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红白理事台账,夯实移风易俗工作基础。近年来劝说简办、延办喜事300余起、简办丧事200余起。
抓宣传教育,让群众心中有方向。发挥“平罗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阵地作用,频繁推送移风易俗宣传信息,常态化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在全县各乡村广泛建办宣传专栏,利用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乡村舞台、文化广场等平台绘制文化墙,进行重点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持续推进“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抓文化浸润,让群众更有幸福感。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队推进“美丽庭院”示范点15个,创建“美丽庭院”343户,培育“最美家庭”144户,“好婆婆好媳妇”100名。组织编排了一系列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精心创作的《移风易俗快板》、小品《称妈》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以明确的价值导向,激发广大群众崇德向善、积极进取的内生动力。发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将“三下乡”等活动整合安排,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广场舞大赛、书画交流等文化活动20项600余场次。
抓“关键少数”,让群众有效可仿。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抵制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在全县开展“我倡议我签名我践行”系列文明实践活动26场次,辐射带动10万人次。
抓重点群体,让移民群众有劲头。陶乐镇以庙庙湖村为试点,结合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协议,打造积分银行,通过积分银行,让小小的积分成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加油站”,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牵牢产业扶贫“牛鼻子”,围绕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三大优势产业,制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10项扶持政策。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前的29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3050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与移民交往、交流、交融,减少了“天价彩礼”滋生的土壤。(记者 范银鹏 通讯员 谢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