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使教育公平进一步彰显。
为发现大武口区实施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大武口区政协将“大武口区集团化办学运营情况”作为今年“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的开篇之作,为打造宜学之城贡献政协力量。
有事好商量,怎么商量好?为出色完成“履职作业”,交出优异答卷,大武口区政协从制定工作方案、选取调研点、开展调研活动、撰写协商报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3月,大武口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了部分学校和教育集团,与学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面对面交流,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成立教育集团就是为了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共育共生、共进共赢,通过抱团发展、群策群力,使得一个集团几个校区的办学内涵、办学品质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促进潜力学校的发展。”走访中,大家达成共识。调研组发现,在中、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后,可以将集团内的教师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也可实行走教模式,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能够改善部分学校专业教师不足问题。在调研中,部分老师表示,集团学校之间的交流任教,意义是双向的,既可以让学生享受优质课程,又使老师的授课水平得以提升。
“当前,我区各教育集团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融合得较好,有的融合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协商会上,委员们直言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大家认为,大武口区集团化主体校原本就存在学生多、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集团化办学后还要往其他校区派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更加紧缺。由于主校区教师担任教育教学任务重,在对分校区教师帮扶和支持过程中经常出现时间调配困难。
“集团化办学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做出努力,不仅要做到校区之间文化的融合与创建,还要努力促成教师管理机制的完善,增强校区互动,营造更好的办学环境。”针对大武口区集团化办学现状,石嘴山市八中西校区校长马建军建议,积极探索鼓励校区自主发展,处理好学校整体发展与校区个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高度统一与多元发展的关系。同时多注意激发校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培育校区特色,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促进各校区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实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目标。
大武口区政协委员、教体局副局长万东旺表示,鉴于集团学校人事安排的复杂性,尤其是教师校区间流动困难的现状,应由教育集团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的实际统一安排。应多形式、多层面地开展教研活动,以满足全体老师学习需求,体现集团校教研的优越性。集团化办学,不应过分强调统一而直接出现“同质化”现象,导致校区间校园文化的雷同和原有特色的流失。集团内各校区在实现制度相对统一的同时,可保持行动上的相对独立,在制度执行上可以拥有自主性和创造性,以达到在互相学习中求同存异,各自发展。
“建议对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研究,根据大武口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义务教育需求,出台集团化办学统一政策。”“加大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解决一体化办学中基础建设、教学设施、人才引进、人员薪酬待遇等方面问题。”“建立教师编制动态调配机制,探索教师编制改革,提高职业化水平,研究出台关于移交、新建、配建学校的建制和师资编制等问题的专项审批制度和保障机制,确保移交、新建、配建学校建制有效、编制足。”
……
密度大、规格高、议题专、形式活、氛围好。当前,“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已成为大武口区政协委员履职的新平台,服务大局的新载体,汇智联谊的新途径,拓展了协商格局,擦亮了协商品牌。大武口区政协主席周学斌表示,要让协商活动充满烟火气、富有生机和活力,不断在探索实践中提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的“大武口方案”。 记者 罗 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