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北部,东屏黄河水,西依贺兰山。在这片土地上,早在秦时就有军事要塞浑怀障,西汉时设有廉县。漫长的岁月孕育出深厚的文化,贺兰山岩画、古长城遗址、北武当寿佛寺、平罗玉皇阁等文人古迹都展示着它的底蕴。
石嘴山也是宁夏重要的工业城市,它依煤而兴,五湖四海的儿女曾在这里见证过它的辉煌。而如今,人们在贺兰山、黄河水的包容下,挖掘出这座城市的另一番活力。
1 “石嘴子”与“黑色乌金”
石嘴山原名“石嘴子”。据明《嘉靖宁夏新志》载:“出银川北行三百余里,黄河岸边有一巨石,突出如嘴。”正是因为这里“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石嘴子”。后经口传书写演变,也称石嘴子山、石嘴山等。1960年设市时还一度用过“石咀山”,直到1981年,根据地名形成的历史渊源,才正式定名为“石嘴山”。
说起石嘴山,人们都知道这是座煤炭之城,关于石嘴山采煤历史具体从何时开始,目前尚无确考,但从《石嘴山市志》记载的传说,可以推测石嘴山丰富的煤炭资源很早就被发现,并且这里的煤自古就有“黑色乌金”的美称。
1960年3月,石嘴山市成立,1971年,为响应党支援三线建设、支援大西北的号召,20多万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一辈建设者们来到石嘴山,揭开了这片土地发展的新篇章。煤炭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城市的飞速发展,让石嘴山成为一座工业名城。
而今,这里已不再局限于“塞上煤城”的称号,它带着“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的石嘴山精神,正以更清秀灵动的形象示人。
2 星海湖的变迁
初夏,漫步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树木葱茏,湖光秀美,时不时还能看到水中嬉戏的鸟,有风轻轻吹起,夹带着湖水的湿气,让呼吸都觉得自在不少。大武口人都喜欢星海湖,他们说,有了这个湖,呼吸也是一种享受。
“我是1962年来到石嘴山,那时候的风刮的,到处都是沙子。”石嘴山人田素珍回想起过去的风沙,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她说刚来到大武口的时候,没几栋建筑,到处都是沙滩,起风的时候沙子石头打脸,睡一晚上,家里的碗都积了大半碗沙子。星海湖原为古沙湖遗址,据《平罗县志》记载,这里也曾是银川平原“七十二连湖”重要的水系组成部分,故有“北沙湖”之称。明清时期这里的水面达到300平方公里。
上世纪60年代至上世纪末,星海湖面积逐步萎缩,整治前水域总面积只有23.4平方公里,周边更是成了污水排污池、固废排渣场。2003年,人们开始对星海湖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治理,并在湿地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绿化,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3 山水间的幸福
也许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磨炼,石嘴山人对捕捉生活的美好尤为敏感,特别擅长把点滴生活打理得赏心悦目。
贺兰山下的龙泉村里,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平整的道路两边,家家都把小院里布置得别有情致,特别是曾志国和张淋景夫妻俩的小院,花坛、廊道、荷塘,真是一步一景,总引得人去观赏一番。
“这都是他自己弄的,你看那篱笆、葫芦、荷花塘,包括门口的塑像,都是自己琢磨着弄的,老有才了。”张淋景指着丈夫曾志国说。曾志国擅长酿酒工艺,是大武口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夫妻二人在龙泉村租了这个院子,经营一家酒坊,连带着农家乐。依托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这家酒坊也成了网红打卡点。
龙泉村虽然是个小村,但2018年以来,在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推进中,各项设施齐备,俨然是城市的延伸,一到周末、节假日,人们就把生活挪到这片山清水秀的村子里,享受蔓延在山水间的幸福。 记者 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