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通丰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超一大早就来到疫情防控卡点上,对出入的村民进行验码、测温,还不忘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
像李超这样每天奔波穿梭在乡村疫情防控一线的驻村干部还有很多。“9·20”疫情突发以来,石嘴山市204名驻村第一书记、76名驻村工作队员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坚守岗位不离村,就地转换身份角色,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构筑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留死角的疫情防控网。
党旗飘起来 织密红色“防控网”
为严格落实“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工作要求,自治区、市、县(区)280名驻村干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积极配合全市204个村(移民社区)“两委”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细化任务分工,研判漏洞短板,改进工作方法;会同村(社区)“两委”班子、村民小组长、村监会、党员群众志愿者等工作力量,在交通要道和村内主干道路科学设置卡点309个,进村路口设立党员先锋岗257个,组建志愿服务队210支,动员志愿者1815人,采用分片包干、包组联户的方式,每天从早到晚深入村组逐户实施“敲门行动”、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精准掌握人员动向;建立重点人员信息台账,协助做好排查统计、测温验码、核酸检测、管控隔离等工作,带头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制定疫情防控值班表,严格落实报告登记制度,建立工作台账,昼夜鏖战坚守只为守牢疫情防控“安全门”。
邵占川是石嘴山市中医院派驻大武口区长胜街道龙泉村工作队员,因职业是大夫,大家平时都亲切称呼他“邵大夫”。每次接到核酸检测通知后,他总是第一个到采集点,把所需的物资都准备好,安排好分工,还不时提醒监督大家做好个人防疫、公共区域防疫。惠农区卫健局派驻马家湾村第一书记孙艳民是一位退伍老兵,参加过2003年的抗击非典,曾获全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充分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村民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核酸采集120人次。
喇叭响起来 扩大宣传“覆盖面”
针对农村常住人口文化程度低、自我防控意识不强等情况,驻村干部采取入户走访、喇叭喊话、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餐、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等防疫要求。
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驻村工作队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引导在村村民加强个人防护,联系、劝导在外务工村民暂不返乡;平罗县崇岗镇崇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学仁大病刚刚出院,便组织村干部和志愿者在水管所设置防疫卡点,对外来人员和返平车辆认真做好登记和排查工作。
疫情防控以来,驻村干部自发成立569个党员宣传小分队,启动流动宣传车195辆,在乡村入口处、党群服务中心及村组道路沿线等醒目位置悬挂疫情防控宣传标语650多条,发放防疫小知识等资料7万余份。
面对疫情防控每天都要投入人力而物资短缺的现状,大武口区星海镇富民村驻村工作队及时与村党支部协商,使用3600余元爱心超市帮扶资金,购买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帮助村里解决难题。长胜街道潮湖村驻村工作队主动与派出单位市纪委和市篮球协会、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市侨联及和一些企业、个体商户联系对接,争取大量防疫物资和防疫生活用品,全力保障村民基本生活和防疫需求。
责任扛起来 统筹兼顾“弹钢琴”
面对防疫和秋收双重考验,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驻村干部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秋收、秋季农村水利建设等,同时结合本村实际,及时调整近期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帮助合作社与商超对接合作,及时销售各类农产品,将疫情对村民收入的影响降到最低,做到疫情防控和助民增收两不误。
在惠农区园艺村驻村第一书记贾立的脑海中,如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了他近期的头等大事。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工作计划。白天,他带着村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夜晚,会同村“两委”干部共同商议发展思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寻求突破,在园艺公社内打造罐罐茶、土炉焖鸡等专属特色美食,延长经营时间,增加营业收入,提升客流量,提高园艺公社的知名度。
惠农区红果子镇长城社区驻村工作队在第一书记唐睿的带领下,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组织实施总投资1050万元惠镁家园移民致富提升工程,确保移民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和公共服务民生实事早日完工,尽早解决移民区缺少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场地、屋顶漏雨、周边环境较差等群众的“急难愁盼”。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扛牢政治责任,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石嘴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洪德表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魏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