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盐池县公安局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紧密结合,创新推出窗口业务“一窗融合”办,实现警种业务“跨界”办,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齐头并进,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
全警全力构建长效机制
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没有捷径,靠的就是真抓实干。盐池县公安局党委始终注重思想引领,着重在构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形成“全警化”争创格局。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该局将创满意工作纳入重点工作部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细化6类21项工作措施,要求各警种结合实际对工作标准、方法步骤、考核问责等进行细化量化,明确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责任,使全局上下深刻认识到保平安创满意不是“突击行动”,而是“长久之策”,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完善督导机制,推动责任落实。建立“每周一调度、每周一回访、每周一通报”制度,查找问题不足,研究改进措施,并对工作滞后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将创满意工作作为督察重点,把报警群众、窗口服务对象、信访投诉人等纳入回访范围,掌握实际走访率和群众满意度,不定期联合督察并予以通报,确保时间、任务、责任、结果“四落实”,努力克服创满意工作中存在的动力不足、执行力不足等问题。
全面开展“警灯闪烁”行动
百姓看公安,关键在治安。盐池县公安局坚持以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为主要指标,组织开展“警灯闪烁”进社区等行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整合派出所、社区等街面巡逻力量,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见警率工作方案和督导检查计划,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在片、线、面结合投放巡逻力量的基础上,加强案件分析研判,做到数据实、研判勤,灵活巡、用心防,切实把巡逻力量延伸到每个社区楼院,最大限度挤压巡逻盲区。
为了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结合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创新推出“警格+网格”社会治理模式。在花马池派出所成立警务队,由教导员担任警务队长,下设8个警务中心,配置9名社区民警、44名辅警,整合城区196个居民小区300余名保安力量组成联勤联防队伍,按照“1+2+3+N”模式,动员各种社区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深入推行“爱心积分超市”模式,联合社区组建一支以社区民警牵头,社区干部、网格员、网格协管员、社会组织参与的“红盐义警”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开展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信息采集等工作,对参与义务巡逻、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案件线索和情报信息等行为给予“爱心超市”积分奖励,实现社会面整治及重点人员、企业服务管理能力水平的大幅提升,基层治理内涵及广度不断扩展深化。
推进“警徽闪亮暖窗口”建设
为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公安工作成果,盐池县公安局在服务窗口开展“警徽闪亮暖窗口”建设,拓展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打造公安服务窗口盐池品牌。
在“警徽闪亮暖窗口”行动中,各窗口单位持续发力,加快实现为民服务“暖循环”。制定执行“365天×24小时”公安政务服务十项措施,推行“一警多能”“一窗融合”“一站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窗口民警“一口清”岗位练兵,推行“三首一告知”服务标准。设立大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辐射周边四省七县(区),累计办理各类业务2万余件。今年以来,该局窗口单位共收到锦旗12面、表扬信26封。
该局将窗口服务工作作为每周督办事项和督察重点,各窗口单位结合实际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预约和定期服务制度、随访和评价监督制度,切实提高工作质效,优化服务举措;建立以满意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与民警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提炼总结优秀的工作方法进行推广,不断激发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力打造专业、实干、高效的标兵窗口队伍;大力推广自助服务和快捷服务,为城区最繁忙的派出所警务室配备自助设备,方便群众快速完成证件办理;出入境接待大厅落实公众号预约、出入境小程序自助查询等多项便民措施,实现了自助填表、自助签注、自助拍照等服务举措,受到群众好评。通讯员 高金荣 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