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聚焦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三新”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目标任务……今年以来,银川市工信局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为企业服务、为群众谋福的工作实践中,俯下身子,埋头实干,争做企业的“店小二”、群众的“贴心人”,扎实开展“我为企业、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帮助企业争取资金和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创新绿色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等实际工作,使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智慧和动力。
为企业“巡诊把脉开良方”
能耗双控是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为找准全市工业能耗“症结”所在,市工信局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取第三方服务机构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服务,为企业“巡诊把脉开良方”,持续提升工业能效水平,促进工业绿色发展。
“今年,我们新增1台蒸汽机+1台11000㎡前置热网凝汽器+1台11500㎡增汽机凝汽器系统设备。同时,对厂内凝结水精处理、热网首站及供热管网配套改造。该系统可实现主机和小机乏汽全部利用,增加供热约120MW/H,实现年节煤约5万吨标煤……”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和洪说。为牢牢扭住节能降耗的“牛鼻子”,市工信局对全市能耗总量相对较大、能效水平相对较低、节能潜力较大的40家重点用能企业,通过逐企诊断,把住全市工业节能“脉象”,找准节能挖潜关键点,深挖企业降耗空间,提升全市工业整体能效水平。
同时,市工信局的诊断服务工作还在提升诊断转化率上下功夫,对生产工艺不优的企业鼓励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对技术装备落后的企业优化主要耗能设备,对节能管理松懈的企业加强节能管理。确保企业通过节能技改等方式“按方抓药”,不断挖掘工业节能空间,为工业能耗双控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前引导+后补助”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创新政策扶持机制,精准靶向施策,以“前引导+后补助”资金支持方式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启动了申报2021年银川市工业计划项目技术改造专项(第一批)工作,面向全市征集了36个项目,经初步审核、实地踏勘等阶段,最终确定了6个工业计划项目,拟支持资金达2372万元,其中,前引导资金948.8万元。
“通过‘前引导+后补助’项目的实施,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技术装备,重点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前引导+后补助’实施工业计划项目,创新扶持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效解决了企业项目建设初期资金短缺等问题,助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今后,我们还将围绕‘三新’产业,以‘四大改造’为重点方向,规范程序,层层选拔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鲍淑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