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记者从市委人才工作局获悉,自2019年银川市启动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以来,共选拔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816名。其中,“三新”产业领域人才237名,农业领域人才127名,教育领域人才173名,卫生领域人才106名,文化旅游与体育领域人才61名,其他领域人才112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已成为我市发现、培养、储备高层次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聚焦自治区重点产业、银川市“三新”产业及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重点领域,我市每年选拔一批45周岁以下,专业基础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培养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纳入培养计划,按照从事工作领域,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进行个性化培养,让不同类型的青年人才得到符合其发展规律的培养方式,助力各类人才茁壮成长。其中,学术型人才注重培养人才提出和解决科研学术问题的创新能力,包括企业中从事科技研发、科技创新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人才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的能力,包括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且成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我市根据培养人选业绩成果及培养预期,将给予1万元到5万元的培养经费支持,鼓励支持培养人选开展科学研究及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学历提升及访学进修、参与技能提升培训、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申请等。
据介绍,我市将继续加大选拔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力度,储备一批数量充足、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本土人才队伍,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造就一支量质兼备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青年人才队伍。 (记者李阳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