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银川市
灵武:延伸文明实践触角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时间:2023-03-31  来源:银川日报
  近年来,灵武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下足“绣花功夫”,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一次次暖心志愿服务,不断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爱心洗衣房暖人心
  “马姐,这件衣服的领口和袖口要用手搓一下再放进洗衣机。放进去前要编好号,不要弄混了。”3月29日,灵武市马家滩镇马家滩村的“爱心洗衣房”里,志愿者马诗和马翠花有条不紊地分拣、清洗、打包衣物。
  “爱心洗衣房”面积不大,但全自动洗衣机、晾衣架、洗涤剂等物品一应俱全,还有详细的管理制度。针对村里行动不便的群众,志愿者们还定期前往其家中收衣物,拿到洗衣房建立衣物登记台账,编号、清洗、晾晒烘干、消毒装袋后统一送衣上门。马家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为抓手,为辖区老人提供更为精准的暖心服务,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生活指数,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说起设立“爱心洗衣房”的初衷,马诗告诉记者,马兰花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入户时发现,村里不少高龄、独居老人家里没有洗衣机,换洗下来的衣物被褥清洗困难,特别是冬天,晾晒也比较麻烦。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建立了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台账,设立了“爱心洗衣房”,并将其作为今年马家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重点培育。“‘爱心洗衣房’运营5天,共清洗近120件衣物。现在每天洗20件左右,老人们也很高兴。”马诗说。
  自从有了“爱心洗衣房”,村里的独居和高龄老人成了这里的常客。“年龄大了,洗衣服时有的都拎不起来。以前衣服脏了,不是堆放着就是用毛巾擦一下,一到冬天洗衣服就更困难了,现在村里有了免费洗衣房,还有志愿者上门收集,洗完再送回来,真是太暖心了!”今年80岁的马兴兵高兴地说道。
  洗衣之余,马诗和其他志愿者还会借着入户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移风易俗的间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更多老人。在独居高龄老人马兴其家中,马诗边和老人拉家常,边向他介绍“爱心洗衣房”的情况。“爷爷,您近来身体怎么样?我今天过来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咱们村上现在有‘爱心洗衣房’了,以后您换下来的衣服就放着,我定期过来拿,洗干净了再给您送回来。”
  志愿服务聚民心
  在灵武市城区街道东盛街社区,一场一个观众的表演让步入耄耋之年的独居老人王丛暖了心。春分当天,社区干部及东盛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阿姨们,在社区牵手社工组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把精心排练好的歌曲《敬爱的毛主席》及舞蹈《绣红旗》等文艺节目送到了王丛暖家中。客厅就是舞台,观众也只有王丛暖一人,可志愿者们表演得却非常认真。王丛暖忍不住抹眼泪:“表演得真好。今天家里来了这么多人,我太高兴了。”
  “这个小区孤寡独居老人较多,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社区策划了‘一个观众的剧场’项目,编排了一批贴近高龄老人的文艺节目,通过‘送上门’的形式,不但让高龄独居老人老有所乐,也延伸了社区服务,用零距离、有温度的社区服务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幸福、更加温馨。”志愿者范翠英说道。
  为向群众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东盛街社区将志愿服务作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载体,以“小区支部+楼栋长+志愿者”的模式,通过网格员定期入户摸排,对辖区140余名80岁以上老人的需求进行分类,细化送药、陪聊、读报等志愿服务项目,并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一月一次定期上门开展服务,对有代购需求的老人,志愿者还帮忙采购日常生活用品,从细处着眼,从小事着手,让志愿服务便民惠民,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文明实践润人心
  作为社会治理体系最基层的细胞、最基础的单元,灵武市城区街道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各类阵地资源,先后创新打造汇聚理论宣讲、医疗服务、养老托幼、文化活动等多项文明实践内容的“邻里驿家”34个,组织开展“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邻里赞、邻里治、邻里安”等小微邻里志愿服务活动1172场次、参与群众达3万余人次,围绕居家养老、便民医疗、法律援助、扶危济困、居住环境改善等群众现实期盼,逐步构建完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这些都只是灵武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精准化常态化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灵武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实现“微服务”撬动“大治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为群众提供精准化志愿服务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惠民、科学普及等多项惠及群众的文明实践内容充分整合利用,突出制度化组织、科学化运营,努力把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为民服务的“大平台”,让文明实践“润人心”“扬新风”“惠民生”。  记者 李鲲鹏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北迁徙红嘴鸥如约“中转”宁夏银川
    北迁徙红嘴鸥如约“中转”宁夏银
    凤头鸊鷉银川安家
    凤头鸊鷉银川安家
    宁夏人物
  •  于卫军:一二三产相融合 红火日子
  •  沈爱红:带着深情履职 带着问题研
  •  工程师杜银学:助力“铸造强国梦
  •  马慧娟代表——走村入户 探访民生
  •  王东新:履职映初心 服务暖民心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