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如何提升?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提供了“智慧”样本。
1月20日,记者跟随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来到园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穿过一个90多米的文化长廊,一座座大跨度无焊接镀锌钢架日光温室映入眼帘,技术员田兴武和郭永婷正在小番茄大棚里收集监测数据。据了解,这个大棚一共有樱桃番茄千禧 、皇冠16号、紫娃等14个品种,他们把负责管理的72座蔬果温棚当成一个个“实验室”,通过不同品种番茄叶面的卷曲情况,查看病害和虫害。
“我们今年引进30多个蔬果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然后筛选,从新品种的抗病性、产量、生长性表现等方面,筛选好的品种留下来大面积推广种植。” 34岁的田兴武看上去腼腆害羞,可是讲起自己的“研究对象”他就滔滔不绝了。
除了番茄,新品种乳瓜也很走俏。田兴武饶有兴致地介绍这个“研发成果”:“这个品种叫做‘盛达168’,是用黑籽南瓜嫁接的品种,从播种到定植35天左右就可以上市。”眼下,田兴武和同事重点观测、收集这一品种的产量和抗病性数据,如果数据达到预期效果会进一步在全区推广。
田兴武收集数据,不是人工操作,整个大棚受物联网系统控制,风机、 加湿器等设备都是通过传感器自行调节的,内部情况通过温室环境监测仪进行采集。每个温棚门口有一个动态的监测平台,显示监测数据。技术人员不必进入每个温室,通过手机端或者监测平台显示就可以做出分析。
通过监测平台的显示,技术员就可对温室的情况一清二楚,田兴武通过温室数据采集系统收集温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数据。他说:“我们通过这个参数分析,就是看哪一个指标出问题,针对哪一个指标进行补充。比如二氧化碳浓度低了的话,基本上都在250到350ppm左右,但它正常的需求在800ppm左右,低于这个浓度之后,我们就会补充二氧化碳,相当于二氧化碳施肥。”
蔬菜的种植分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三个级别,全国大多数蔬菜种植都是由低级向高级过渡。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瞄准了最高级别的有机蔬菜。园区技术研发部部长韩斌见证了园区设施农业的从无到有,他说,2014年以来,先后引进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园艺结构等先进设施体系。组建专家服务团,针对设施农业进行技术研发,实施国家“扬黄新灌区有机蔬菜生产技术集成示范----蔬菜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现代化节能日光温室结构设计及蔬菜栽培模式研究和示范” “日光温室蔬菜提质增效安全生产示范推广”等11个项目,解决了蔬菜生产一个个关键技术难题。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园区有各类新型日光温棚300多座。棚型改造逐步向扩大空间、提高采光保温能力、适于机械化应用方向发展,目前第6代新型无焊接组装式大拱棚127个。韩斌说:“自2010年以来,园区一直从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种苗的定植、施肥、浇水等各个环节都有高科技运用。”
废弃秸秆循环利用是设施温棚的重要研究成果。在长势良好的西红柿大棚,田兴武从一棵西红柿根部抓起一把土揭示土壤的秘密:“这是玉米秸秆、生物碳和蚯蚓粪加菌剂发酵一个月后的结果,发酵过程最高会达到七八十度,高温杀死大部分病菌。种苗定植后病虫害相对少。”
看着长势旺盛,果实累累的西红柿,田兴武说:“2022年的一个目标,就是把设施基地所有的蔬菜秸秆回收做成栽培基质、循环利用,定植各种蔬菜。废弃秸秆循环利用既能将废弃资源合理利用,又减少环境污染,切实做到节本增效,资源高效利用。”
“妙香七号”草莓圆锥形的果面富有光泽,果肉细腻,香味浓郁,给人赏心悦目的体验感。从定植到采摘,离不开技术员和高科技的呵护,郭永婷说,这一架架一盆盆草莓采用生态基质无土栽培技术,这项技术引领了宁夏乃至西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方向,为设施农业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样板。 记者:马宏萍 马淑玲 张建华 何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