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的母牛怀上了!”“李家的母牛要生了!”“王家又生了一头小母牛!”在宁夏海原县一些乡村,人们见了面,常常会发布这样的“新闻”、兴致勃勃地传递这类喜讯,每次也都能引来一片羡慕和祝贺之声。而这样的“新闻”,不仅左邻右舍关注,本村的村干部关注,就连乡镇长也都关注。在李俊乡金佛自然村,我发现这个乡的乡长对乡内母牛的生育“动态”了如指掌,哪里有新情况,村民也会及时告诉他。难怪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这比添人增口还引人注目呢!
人们如此关注母牛的生育信息,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一头小牛一降生,就能卖6000元!而一头成年肉牛则可以卖到两三万元。母牛的肚子,简直就是一个小银行啊!而这样的数字,对那些脱贫难度大的贫困户来说,那可是颇有分量的,所以,生了小牛犊,不仅对养殖户是很大的喜讯,对关心、扶持他们脱贫致富的乡村干部也同样是不小的喜讯。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不多养几头牛呢?因为许多农户没有能力多养,必须给予应有的帮助。
地处六盘山贫困核心区的海原县,一直以“中国贫困之冠”闻名全国,农民脱贫致富难度很大,发展生产更是缺乏自有资金,发展肉牛养殖业主要的障碍就是缺少启动经费,所以当地以往的肉牛养殖量不仅较小,而且没有形成规模。零星的养牛户只是为了娶媳妇才养一两头牛。作为定点帮扶海原的华润集团,为此确定了“真扶贫、扶真贫”的目标,针对具体状况实施了“无能力养殖户托管代养模式”,即:每头基础母牛的1万元托管资金,由县扶贫办补助2000元、华润集团提供无息贷款6000元,农户自筹2000元,就可以将母牛牵回家饲养、繁殖了。3年后,农户就可以从每头牛中获利2万元。
最初,农民的顾虑很多,有人甚至担心母牛生不出小牛。有关人员便上门去做工作,甚至协助相关人员为母牛配种。渐渐的,农民看到了效益,养牛的积极性大增。养殖在10头以上的农户就有2484户。现在,在海原,家家户户争养牛,人人见面说养牛,养牛业越来越“牛”,海原县也从养牛小县变成了养牛大县。
位于曹洼的华润育肥牛场,现已拥有27个育肥牛舍,存栏已达5300头。在那里,有关人员告诉我们:现在,他们一开门,就常有农民冲进来,要求养基础母牛。不仅如此,还有农民常常打电话问:“你们最近还赊不赊牛?”
截至目前,仅华润集团曹洼育肥牛场就已向26180户赊销了32051头基础母牛,所有养殖户都已从中获利。与此同时,海原县158家家庭农场也达到了一定的养殖规模。
为了进一步促进肉牛养殖,华润集团在海原县政府的支持下,兴建了融种、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品质肉牛基地和“万头活牛交易市场”。有关部门将按“发展规模化、品牌良种化、生产标准化、设施规范化、管理智能化、防疫法治化、粪便处理无害化、服务社会化、营销品牌化”来规划、建设。我们参观了这个将按三期建设的生产基地,一期建设年屠宰6万头肉牛的屠宰场,二期将建成牛副产品加工车间,三期将以此为依托建成工业园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开始试运营,现已达到每小时屠宰25头牛的能力,最终将对整头牛的每一部分都产生附加值,进而实现“吃干榨净”的目标。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在这里,一头牛连一根毛都不会剩下!”
与此同时,华润集团还在海原县建起了宁夏唯一的活牛供港基地,每年都有1000头活牛直接销售到香港。
各种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了当地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养牛的数量增加,畜牧业在当地经济和脱贫致富中所占的比重也都大幅度提升。2020年3月,海原县退出了贫困县的序列,肉牛养殖在其中使足了“牛劲”,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唯有草畜富桑梓”,在海原县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海原县的养牛业越来越“牛”了。短短几年时间,40多万人口的海原县,养殖肉牛在短短5年就从2016年的15万头增加到30万头。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最近又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近期内要达到人均一头牛!我相信,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实现这个目标已不是什么难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