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中宁县余丁乡余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稻渔空间种植基地,整齐划一的稻田郁郁葱茏,随着秋风吹过,泛起层层稻浪。一幅以大地为“纸”,用稻苗做“颜料”的“鱼米之乡”恬静画卷映入眼帘。
自2018年开始,余丁村以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为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先后种植千亩油菜花和向日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20年,在中宁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稻鱼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地,落实稻鱼综合种养面积1000亩,应用推广鱼病综合治控、绿色饲料应用、水质调控、施肥、田间工程、质量治控等技术,实现水产养殖污水达标排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为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提高新技术、新模式。今年,余丁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再度调整产业结构,在基地种植水稻1285亩,比2020年增加了285亩,实施稻渔空间项目。
“今年基地种植分为三大区,我们在第一大区种植了400亩‘花9115’,第二大区种植了600亩‘宁粳50’,第三大区是由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种植的180亩实验基地。”余丁村稻渔空间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学锋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他们利用红黄绿三色水稻拼绘出占地12余亩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字样,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记者了解到,余丁村在实现稻田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余丁村经济合作社今年种植水稻1000余亩,既解决了部分种植户种田难的问题,又解决了部分闲散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在创造更大社会效益的同时,积极拓展产业,增加工作岗位,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余丁村村委会副主任董银山说,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他们将进一步把测土配方、选田、施肥、播种等重要环节,严格按照科学种田的试验程序,一步步实行推进,为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宁县积极争取自治区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结合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探索抱团联营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收入“双增收”。图为稻渔空间种植基地。 全媒体记者 梁旭强 谭勋泽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