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后,海原县农民康飞将成功脱贫致富,仅今年就收入500余万元。
这个农民是怎样从贫困户逆袭致富的?他的致富“密码”又是什么呢?近日记者来到海原县关桥乡麻春村一探究竟。
关桥乡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子,大多位于海原县的交通主干道萌海高速公路旁,而麻春村属于“山那边的村子”,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其过去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麻春村北面的后山上,一个拥有10余座大型牛舍的牛场依山而建。
占地数十亩的牛场从消毒室、牛舍、饲料库到子母厅、产厅、育肥厅、堆粪场、青贮池、沉淀池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有670头牛正茁壮成长。
康飞将出生在麻春村一个贫困家庭,兄妹7人,他早早便到银川打工。务工期间他被刚出窑的水泥烫伤了背,被钉子刺穿了脚,他都没有请假,晚上还抢着加班,一心只想多挣些钱改变家里的条件。
随着阅历的增加,康飞将发现一个厂里拉运生产原料的运输力量不足。他便用自己几年的积蓄和家人四处借的钱,凑了2800元从老家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顶着寒风开了一天一夜回到银川,在一家企业运输队拉运钢筋、钢管、模板等生产原料。自此,他逐渐积累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又经过几年的打拼,他有了自己的运输车队。但由于只顾干活不懂管理,生意亏损严重。加之他服务的厂子破产,他干脆回到了家乡。
他用仅剩的一台装载机承接小微工程,从头干起。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康飞将很快又重新站了起来,越干越大,并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2020年,在海原县就业创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康飞将投资2300万元建起了宁夏康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肉牛产业。政府给予贴息创业等贷款600万元,张湾、脱场两个村更是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200万元扶持资金交给他,让他“带着大伙一起干”。
康飞将不负众望,创业伊始,从开垦场地、建设牛场到进牛养牛、销售等环节他坚持亲力亲为。
如今,他的牛场有670头牛,托管代养65头牛。截至目前,康园牛场销售肉牛180头、牛犊63头,收入566.94万元。村民王军喜说,他的5头牛交给牛场托管代养,牛场给了他12.5万元,“每年还给2000元的分红,我还在牛场打工,每月能挣4000元,一年下来收入有5万元。”在康飞将的带动下,当地群众参与发展肉牛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康飞将的宁夏康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宁夏(海原)第六届高端肉牛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养牛专业合作社”。
康飞将表示,创业路上,他步步都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明年他打算把牛场扩建到2000头的养殖规模,带动更多老百姓“兴牛业、发牛财”。
康飞将在牛舍喂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