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坡头区持续强化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探索精细化储备、常态化培训、制度化备案“三化”同步破解村级后备力量渠道不宽、管理无章、后继无人等问题,畅通基层“毛细血管”,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针对农村人才来源不足等问题,精心储备一批有知识、思路宽、想干事、善作为的村级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原则,注重从村民小组长、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发现优秀人才。采取“村级摸底、乡镇推荐、县级审核”程序,由沙坡头区委领导包乡镇,组织、纪委、民政、乡镇负责人参与,逐村摸排研判,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储备2-3名优秀后备力量,共筛选储备思想政治素质好、有知识、思路宽、点子多的优秀后备力量437名。
针对村级后备队伍基层经验欠缺、理论不足等问题,通过教育培训、结对帮带、岗位历练等方式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将后备力量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包括政治理论、党建知识、政策法规、农村工作方法等在内的集中培训,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年内分层分级组织各类培训10次。采取“一带一”“多带一”结对帮带机制,由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联系1名后备干部,结合每名后备干部的成长经历、发展潜质等因素,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传授农村工作方法。
针对村级后备力量履职掌握不全面等问题,建立日常管理、年度考核等制度,着力夯实基层发展人才根基。完善三级台账,区委建立后备力量信息库,乡镇党委建立后备力量档案库,村级党组织建立后备力量培养台账,做到“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乡)一库”,安排村党组织负责定期收集学习培训、定岗锻炼等情况,详细掌握其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以乡镇为单位制订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计划,对非党员身份的后备干部,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入党引导。 (通讯员 李嘉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