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考察干部,往往一上来就问干部有何特点、业绩如何,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考察往往重视不够。这两年考察干部,先问干部政治表现,真正把政治素质考察放到了首位。”近日,宁夏中卫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一位副局长说。
中卫市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2022年以来,积极推行政治素质考察“五步工作法”,对全市65个市直部门(单位)、3个县(区)领导班子和381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全覆盖“政治体检”,画准干部“政治像”。
“以前说到讲政治,有的干部觉得不乱说话就是讲政治。”中卫市委组织部相关同志结合自身工作谈到。为了破解政治素质难量化、考察时缺乏有效抓手的困境,中卫市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正向与反向相结合,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政治担当、政治自律5个方面,设置14条正向评价指标和17项反向评价指标,将干部政治素质从相对抽象的“概念”变为可评定的“细指标”,由测评对象的上级、同级、下级现场填写投票,考察组对测评情况进行集中汇总分析,为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既让政治素质考察有据可依,便于操作,又促使干部明白哪些情形为“必须为”,哪些为“不可为”。
甄别政治素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谈心谈话是了解班子运行及识别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中卫市广开言路“谈”,不断优化考察谈话的方式方法,在“和谁谈、谈什么、如何谈”上下功夫,坚持与“管他的”“他管的”“他身边的”人必谈,将分管市级领导、所在单位干部、服务对象、朋友亲属及干部本人5类人员全部纳入谈话范围,采用“评价+案例+分析”的谈话模式,量身定制谈话口径,谈话时必谈政治表现、必举印证事例、必作深入追问,对考察中听到的不同意见、发现的问题扭住不放、探究真伪,深入考察印证干部个人气质的独特之处、推动工作的独创之处、能力素质的过人之处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让干部的政治画像生动鲜活、跃然纸上,避免千人一面,切实提升考察的精准度。
言行一致,方显政治本色,政治素质考察,不仅要听其言,更要在现场观其行、察其事,多方印证了解,才能全面掌握干部的政治全貌。中卫市坚持“跳出部门看干部”,延伸触角“访”,将考察触角向乡村振兴一线、重大项目建设工地、硒砂瓜退出专项工作、民生服务窗口、基层联系点延伸,通过现场查验工作成效、深入挖掘具体事例、近距离听取乡语口碑,多角度了解领导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工作内外的真实情况,反复印证干部政治表现,切实把表里不一的“两面人”甄别出来,确保考察过程经得起推敲,考察结果经得起检验。
政治素质很难通过一时的外在表现精准识别,也难以通过单一的考察手段精准研判,需联动各部门力量,全面综合分析,才能把干部的政治素质考准考实。中卫市坚持把“看一时”和“看一贯”结合起来,综合研判“评”,在集中考察的基础上,整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工作督查、信访审计、民主生活会、理论中心组学习等情况,全面透视、会诊辨析,精准甄别,确保对班子和干部定性准确、评价得当。
2022年政治素质专项考察中,全市65个市直部门(单位)中,评为“好”等次的18个、“较好”等次的39个、“一般”等次的8个;381名处级领导干部中,筛选出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表率作用发挥好的干部86名,摸排出履职能力较弱,工作表现较差、干部职工认可度低的干部4名。
同时,中卫市还实行跟踪考察“验”,建立政治素质考察结果反馈机制,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属班子配备的,由市委组织部负责提出优化配备建议;属班子及干部自身建设的,采取适当方式向有关人员反馈,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注重考察结果运用,在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时,优先考察评价为“好”等次的干部和“好”班子培养推荐的干部,用“好”干部树立“好”导向;对评价为一般或差的班子及干部,建立季度跟踪考核机制,及时跟踪了解政治表现、履职成效,没有明显转变的坚决采取“下”的措施,形成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闭环,实现干部培养管理良性循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 张文攀 通讯员 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