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大雨过后,海原大地上生机勃勃。
7月5日一大早,海原县七营镇的海原县众合农兴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得洋来到基地,察看西芹、西瓜、辣椒等农作物长势。望着眼前成片绿油油的瓜蔓,杜得洋喜笑颜开地说:“这雨下得好,你们应该喝饱了,快快长大吧!”
据杜得洋介绍,现在基地平均每天用人量在60人左右,从年初到现在已经发了30万元的务工费。等西瓜、辣椒、芹菜成熟的时候大概每天用工量能达到200多人次,预计年底人工工资要发200多万元。
近年来,七营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多举措提升产业品质,倾心倾力改善环境,全镇呈现出人心齐、产业兴、环境优的局面。
走在七营镇砖窖村的田埂上,油菜花香扑鼻而来。砖窖村的几位村干部正在地头察看今年农作物的长势,道路干净整洁,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生机盎然,一派悠然美丽的田园风光。
今年,七营镇按照全县“一主四特”产业发展布局要求,立足实际做足做好“有土”“离土”产业两篇文章。围绕肉牛、玉米、小麦、小杂粮、瓜菜、枸杞等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切实做到提质增效。7000亩“豆玉套种”项目基地玉米大豆长势良好,同时打造1.29万亩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全镇春播粮食47.35万亩,打造5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8家,年底争取牛存栏达到1.7万头。
除了“有土”产业,七营镇的“离土”产业也是重中之重。该镇围绕发展劳务产业,积极开展就业岗位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组织、定点转移就业等服务,组织群众参加招聘会。严格落实全县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95人,劳务收入成了全镇的一项“铁杆庄稼”。
乡村要振兴,改善环境也是关键。近年来,七营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对七营村臭水沟进行了综合整治,将曾经的臭水沟整治改造成了集休闲、娱乐、健身、集会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彻底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状况,使全镇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文化广场,七营村村民马全福说:“以前,这里是个臭水坑,老百姓打扫出来的垃圾都倒在这里,环境特别差,尤其到夏天苍蝇、蚊子特别多。自从去年文化广场修建以来,垃圾有了收放点,环境、卫生都得到了改善,绿化、步道建设都非常到位。”
“自从这个文化广场建成以后,里面的运动器材比较多,我们平时带孩子来玩的时候很放心,成人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太好了!”村民杨聪慧笑着说。
近年来,七营镇坚持把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全镇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坚持每月“建台账、排问题、抓整改”的工作思路,排查“四查四补”问题3个,全部整改完成。围绕“一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清零,全力开展“一表两图三清单”清查摸底工作。
如今,七营镇已经形成商贸物流、肉牛养殖、玉米、瓜菜枸杞、务工就业“五大产业”,全镇旧貌换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全媒体记者 李洋 马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