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不忘西海固贫困记忆 唤醒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力
——一种关于“扶志”在脱贫成果巩固中的作用的思考
时间:2021-03-11  来源:《基于西海固地区实例巩固提升宁夏脱贫成果对策研究》
  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一代又一代西海固人渴望撕掉贫困标签的夙愿,如今得以实现。
  2021年1月起,一部讲述西海固扶贫和脱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在全国各卫视和各网络平台受到各种高度认同,至今持续热播不衰。
  2021年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宁夏共有35名个人和26个集体受到国家表彰,其中西海固的22名先进个人和16个先进集体,连日来成为区内外媒体争相聚焦的“明星”。
  西海固地区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我国最早的扶贫开发区。150多年前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感叹这里“苦瘠甲于天下”,90多年前的民国新闻报道描述这里的贫困属于“全国之冠”,40多年前联合国专家宣称这里“不适宜人类生存”,1983年1月国务院专题会议确认“西海固地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方”,1995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扶贫西海固》一书认为西海固地区的贫困属于世界之最,2011年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所列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中西海固所在的六盘山地区位列第一,2020年6月11日新华社《瞭望》第23期的有关文章依然把宁夏西海固地区排在全国特困区的首位……

1997年 西吉县城 主街道一角

 

2002年 隆德县城

 

2005年 固原县 村落

  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西海固地区全部实现脱贫。这是国家不得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这是西海固地区令人涕泪俱下的喜庆大事。

2009年 隆德县  门庭

 

2010年 同心县 收谷子

  2020年我们下乡调研,在以前采访过的贫困村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我们看见标准化乡村公路、千亩牡丹园、草莓采摘棚……这里的农房变客房、村民变导游、农产品变高端商品,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然成为富裕的“网红”村,真让人由衷产生“换了人间”的感慨。调研得知,“两不愁三保障”在西吉全县得以实现,安全饮水、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保障率均达100%,乡亲面对调研的大学教授,认真地说:现在,两不愁真的不愁,三保障确有保障。

2020年5月 西海固乡村新貌

  看着精气神与原来大不一样的老乡们,笔者想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的阿马蒂亚.森教授说过的话:“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贫穷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看起来,而今的脱贫,确实正让西海固的乡亲们焕发出内生动力和内心潜力。

2020年7月 西海固集种产销一体企业化管理的特色优质高效农业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海固回族学者,笔者对贫困和反贫困一直以来的关注,既有切身的感性认识,也有深刻的理性思考。我深知:贫瘠而贫乏,是一个因为缺少物资导致人的境况欠佳的情境;贫苦而贫困,是一种因为失却保障导致人的束手无策的状态;贫穷而贫贱(无道德意指或贬义评价,只形容因为贫瘠、贫乏、贫苦、贫困、贫穷让人手足无措、万念俱灰的那种落魄心态),是一场因为走投无路导致人的信念丧失的过程。

2020年8月 西海固乡村水泥路修到每一家农户门口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使命。因为被历史性地贴上“苦瘠甲天下”的标签,六盘山脚下的西海固比全国其他贫困地域似乎都更“闻名”些,从何时起,在新闻报道中,“西海固”几乎成了“贫困”的代名词。西海固一直连着北京中南海,几代中央领导人对西海固地区都亲自给予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西海固,并亲自提出:“翻越脱贫攻坚的‘六盘山’”。而今,背负“苦瘠甲天下”标签150多年的宁夏西海固,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告别贫困,正迈步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

2020年10月 西海固农民的新房新院新生活

  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迈向小康社会决定性的一步,脱贫以后,就要奔向共同富裕,奔向乡村振兴更加美好的前程。
  西海固昔日的贫困代表不了中国,但是这里今日的发展一定能证明中国。
  西海固今天的脱贫有力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西海固明天的振兴还将更为有力地彰显这种胜利。
  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民族的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最美憧憬和前景也在农村。全国各地,脱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小康的日子一个都不能落。全国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事业中都要争先,都要立功,宁夏西海固也不例外。宁夏这块热土,有着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自然禀赋和建设基础。西海固是宁夏的半壁河山,这里从“贫困之冠”到“脱贫样本”的涅槃具有双重典型意义,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通过继续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西海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尤其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和农民发展方面,完全可以努力成就属于自己的第三重典型意义。

2021年2月 西海固农村面貌

  因为“苦瘠甲天下”,西海固一直是经济穷境和新闻富矿,区外的媒体来宁夏首先要采访西海固的贫困和反贫困,区内的媒体常年可作的新闻素材就是西海固的贫困和反贫困。曾经供职自治区党委机关报的笔者,当年下乡采访总是注意带上胶卷和照相机,每一回采访,都要克服各种阻力和困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地尽可能到一些地方和场合,拍摄、记录一些场景和画面。现在看来,西海固昔日的贫困景象已不是新闻宣传素材而是难得的文献资料。通过直观地回顾昔日的贫瘠历史、贫穷现实、贫困景象和贫苦状态,可以强化现在人们关于贫困的感性理解,可以深化人们关于贫困的理性认知,可以从情感因素和精神因素方面唤起人们阻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的内心觉悟和内生动力。笔者认为激发内力是后脱贫时代一种有效的扶志、扶智、扶心举措。笔者认为,不忘贫困记忆,唤醒振兴伟力,可以大大助力乡亲们脱贫后的生产重建、生存重塑和生活重构。
  目前,放眼西海固农村,那新村庄、新房屋、新生活,着实令人欣喜。笔者想,这种欣喜的持久,既系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也系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乡亲们的心愿和志气这个微观层面。只有不忘曾经的艰辛,才能深刻体会今天的珍贵,才能调动这里人们的洪荒之力——心愿和志气。所以,笔者希望西海固农村那些脱了贫的农户都把过去自家贫困景象的照片高高挂起,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贫困记忆,唤醒振兴伟力。走进西海固一个个原来的贫困村,笔者看见家家户户的新标配:水泥路、琉璃墙、防盗门、地瓷砖、塑钢窗、自来水、太阳能、无线网、大电视。作为亲历者、目睹者、见证者,笔者的思路不由回到过去。于是把刚刚拍的新村、新居的照片给乡亲们看,并给村里的年轻人说:回头把过去在这里拍的老照片发给你们,希望你们把这两种照片一起挂在墙上,天天看,对比着看。
  现在,打开媒体,到处都是西海固今日之新貌。调研中与当地年轻人聊起来,仅仅10多年前那悲苦的贫困情景似乎已时过境迁,那些刚刚过去的必须深深铭记的历史似乎只是老年人心中可有可无的回忆。其实,西海固的扶贫胜利和脱贫成功之日,正是强化贫困感性记忆和深化贫困理性认知之时。
  每当看见西海固的乡亲们在手机上不断传播家乡脱贫后的新面貌的时候,笔者总希望他们把过去的贫困景象也常常想起。
  笔者认为,脱贫后的成果巩固拓展工作,不仅要往后看,还要往前看,往前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忘昔日贫困记忆,对致贫原因进行再认知。关于西海固贫困的成因,一直以来并持续到现在的主要说法是历史原因、自然原因、基础原因、人才原因乃至地方人口素质原因等。也许这些原因是曾经的原因,但肯定都已不是现在的原因、以后的原因。往后看,必须看到更深层原因,比如产业转型原因、比如创新驱动原因、比如社会治理原因、比如现代化原因等。
  西海固原来的贫困带有显著的社会特征和广义特征,所以,脱贫后的巩固拓展,要强调扶志和扶智,脱贫后的扶志和扶智已不只是简单解决物质条件匮乏问题,而是要追求农民发展。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扶志和扶智,不只是知识和文化的简单堆积和表面普及,改善环境条件、掌握自立技能、提高自尊水平、克服消极观念、升华情感体验、获取思想认知、享受精神境界、优化社会评价等等是更有效的扶志和扶智。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社会对“三农”认识和理解上的重大转变。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总要求,这个过程非常清晰也非常珍重地告诉人们:三农不只是三农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三农不该再是问题,而应是事业。
  所以,西海固的脱贫要强调:脱掉的不只是“衣食不保”的那“层”贫,更要脱掉“心穷志短”的那“种”贫。要脱掉“心贫”,扶志和扶智很重要。谁目睹过西海固昔日容颜,谁见证过西海固今日巨变,谁就会自然而然与笔者一样产生一种共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实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西海固地区,以扶志和扶智为主的扶心努力,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笔者在调研中不厌其烦地给乡亲们,尤其给年轻的乡亲们一遍又一遍说:立足西海固脱贫巩固、乡村振兴和三农现代化建设,既要展望未来,也要不忘过去。
  所以,作者在此著文呼吁:只有不忘过去的贫困记忆,才能更好地唤醒西海固乡亲的昂扬斗志,激发乡亲们的内心伟力;只有不忘过去的贫困记忆,才能充分调动西海固乡亲的聪明才智,激发乡亲们的内生动力;只有不忘过去的贫困记忆,西海固的乡亲们才能坚决杜绝返贫、坚定巩固脱贫,以更大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投身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和农民发展新事业,让西海固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越走越好。(罗进贵 文/图)
 
编辑:郭梦瑶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早春银川 桃花灼灼
    早春银川 桃花灼灼
    花博园里觅春天
    花博园里觅春天
    宁夏人物
  •  毛士兵:发挥余热为民服务
  •  崔继鹏与他的《我的扶贫纪事》
  •  苏连忠:让乡亲们的日子更加红火
  •  章志峰:为保障居民“菜篮子”建
  •  黄涛: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绘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