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银川举行,会上发布了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的主要内容、特色亮点和预期成果,以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的筹备进展情况。

科技手段将体现在本届大会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中。结合今年的实际情况,本届大会将采用视频直播等技术手段,以云计算、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为载体,构建多维信息交流平台,着力实现线上参会,将过去以“线下为主”的传统模式升级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双线融合新模式,拟召开多场次的“会前会”“会中会”“会后会”,实实在在促成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企业签约、项目落地。
大会科技板块中,计划使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对接会内容同步翻译,并向海外分会场实时转播,促成签订技术转移与科技合作协议30项以上。通过技术成果推介与对接会,促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型能源、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领域一批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项目签约落地,探索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机制。
宁夏科技厅副厅长陈放介绍,本届博览会将举办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和6场次的技术成果推介对接会,每场对接会同步设立不少于3个线上分会场,形成“线下+线上”的“1+6+N”参会模式,预计形成10项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介,邀请院士专家围绕对接会主题发表演讲,形成若干重要创新思路,为解决相关产业技术难题出谋划策,并促成一批重要签约项目。
据悉,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自治区政府已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了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其中科技板块活动已成为中阿博览会框架下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在2015年第一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与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沙特、阿联酋、约旦、阿曼分别签订共建5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协议并授牌,构建了中阿双方开展技术转移和科技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和通道;经过3场对接洽谈会和38次对接洽谈活动,中阿双方有关方面共形成了37个合作协议或意向。2017年第二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围绕共建中阿技术转移分中心、中阿科技创新平台和中阿技术合作签订了19个科技合作项目,启动了中阿技术转移综合信息平台,签订了共建中埃双边技术转移中心的协议。2019年第三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共报名参会嘉宾达2200多人,其中国外嘉宾300多人,在中阿技术转移分中心建设、联合共建中阿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中阿科技合作与交流等领域签约项目32项,协议金额8.93亿,共有136家科技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展,参观者10万多人次。
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是大会的重要合作成果之一,2014年6月5日,科技部启动了建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的部署工作,并于2015年1月决定由宁夏集成全国科技创新要素和技术资源,牵头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简称“中阿技术转移中心”)。2015年9月10日中阿博览会开幕式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揭牌,标志着其正式启动运行。
近五年来,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联合中阿双方政界、学界、商界、科技界,以“互联网+”的理念构建了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集聚和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搭建了高效务实的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阿方相关机构,相继建立了阿盟、沙特、约旦、阿曼、阿联酋(迪拜)、埃及、苏丹、摩洛哥8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高新技术及装备展,成为历届中阿博览会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中阿博览会凸显“科技热”;深入挖掘中阿双方国家的发展需求,组织开展技术转移对接会、中阿科技活动周、专业化培训等活动,为中阿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在椰枣、农业物联网、绿色智能节水装备、卫星数据服务、马铃薯高产栽培、食品开发等领域培育了一批科技合作平台;椰枣虫害防治、农业物联网、节水技术与装备、马铃薯种薯繁育与标准化种植等一批先进技术与装备成功走出国门。(记者:梁小雨 李田 李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