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被自然资源部列入全国生态修复十大优秀典型;镇北堡废弃矿坑治理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三山”生态功能区恢复、修复湿地23.2万亩、补播改良退化草原21万亩……1月19日,记者从全区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获悉,宁夏通过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的各项硬核举措,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生态答卷。
据宁夏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宁夏落实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完成投资48.55亿元,实施项目148个。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黄河宁夏流域矿山治理、20个县(市、区)生态工程建设、总投资369亿元的14个项目包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十四五”生态修复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重要项目资金储备库。通过两轮“回头看”,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69处整治点位得到巩固提升,保护区外围45处整治点位也进行了再治理、再修复,贺兰山200平方公里历史“疮疤”逐渐愈合,植被覆盖度增加5%。
同时,宁夏不留死角规范矿产开采行为,宁东无证煤矿问题实现清零。矿业权勘查开采信息100%向社会公示,“黑红名单”常态更新,矿山企业生产行为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两轮次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中,1161个矿山企业接受严格“体检”,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向好。
“今年,我们将以生态环境大保护为主线,继续实施‘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夏将实施“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57个,计划投资39亿元,完成“三山”规划区生态治理16万亩,营造林150万亩,保护修复湿地22.5万亩,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好中向优。
另外,宁夏禁止新设露天煤矿,最大限度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坚持“谁开采、谁修复,边治理、边验收”原则,制定在建与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办法,开展黄河宁夏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实施红寺堡区、原州区、贺兰山东麓青铜峡甘城子村段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8个,保障黄河宁夏流域水清河晏。 (记者 赵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