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源县香水镇下寺村惠台片区综合治理工程
站在六盘山上向下望,大山草木葳蕤,房屋鳞次栉比,旱作梯田、窑洞宾馆、经果林园一览无余,绚丽的彩色村庄与静美的田园风光相融,构成了一副绝美的塞上“富春山居图”的美丽新画卷。
相较于以前的“贫瘠甲天下”、“人类难以生存的地方”,这一场“美丽蜕变”是如何发生的?
小流域大治理 旱塬穿“新衣”
“小时候,我们这里的山夏天和冬天是一样的,抬头望去,到处是黄土山,没有一点绿色,一年也下不了几次雨,每次下雨想接点窖水,接来的全是泥水,要沉淀好久才能喝。”固原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站长马进国是土生土长的固原人,他经历了那个环境恶劣、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年代。

西吉县硝河乡关庄村
“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者一代接着一代干,宁夏南部山区的面貌逐渐改变,特别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之后,固原市就兴起了大规模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和淤地坝建设,当时的场面特别壮观,大小山头到处都是人和机械,挖了不计其数的坑,种了数不清的树,推了数不清的梯田。”马进国回忆道。
近年来,自治区水利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水土流失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施策,改山治水、封山育林,修田建坝,坚持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并举,水土保持工作向前迈了一大步,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荒、治沙“六结合”的立体治理模式让南部山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
彭阳县的“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治理经验在全国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推广,隆德县“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河库共治、高效节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成果入选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盐池县、原州区、隆德县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
“十三五”以来,全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00平方公里,建成水平梯田147万亩,预防保护面积5189平方公里,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幅达18.9%,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减幅到42.1%,年入黄泥沙由上世纪80年代的1亿吨减少到2000万吨。“十三五”末,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固原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近12000元,比2015年增长七成。
现在,裸露的泥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彭阳县层层叠叠的梯田勾勒出的浓淡相宜的光影画面;西吉龙王坝百亩梯田高山观光温室果蔬园、文化小广场、窑洞宾馆、山毛桃生态观光园焕发着新的生机;隆德县渝河清水潺潺、山水相映,宛如一幅泼墨长卷;清水河畔,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一个个美丽乡村犹如一幅长长的画卷……

隆德县小流域治理成效
“印象最深的就是龙王坝,2020年前,这里还是个籍籍无名的贫困村,2020年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植被覆盖面积连年倍增。”马进国说着现在的变化,喜悦溢于言表。
“以前我们都嫌弃这破窑洞,现在窑洞变宾馆,站在窑洞向下看,绿油油的,别提心里有多美了。”世代住在龙王坝村的李德旺看着自己家的变化,感慨万千。
“小流域大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让原来的旱塬焕发出了绿水青山的新面貌。
“组合拳促发展” 一起向未来
“在这儿生活了一辈子,没想到看到了家乡这么好的变化,有山有水、有吃有喝,过上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家住在泾源县胭脂川的刘凤梅已经76岁了,她说这样的好日子她想多过几年。
成绩来之不易,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水土保持工作者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一场“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整合、社会投资、全民参与”的协作机制大舞台上,水土保持部门始终全力以赴。

泾源县香水镇下寺村惠台片区综合治理工程
针对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自治区水土保持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建成宁夏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了“天上看、地上测、网上管、实地查”的立体监测体系。全面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高效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强化日常监管,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查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案件。近五年,全区各级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071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报备1069件,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0.24亿元,使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不断提升水土保持行业监管能力、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等多项举措,水利部门的“组合拳”让水土保持工作驶入快车道。
“十四五”期间,为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工作,自治区水利厅先后出台《宁夏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宁夏2021-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宁夏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宁夏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建设行动方案》,为“十四五”科学防治水土流失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原县小流域治理
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工程,如今,宁夏的水土保持建设正在结出硕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夏南部山区的绿水青山将真正成为一座座金山银山。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实现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等任务贡献水土保持力量。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5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8%,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进一步下降,治理质量效益有效提升。”自治区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杨建新满怀信心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