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宁夏创新黄河流域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新模式
时间:2022-08-24  来源:宁夏日报
  “选择在黄河支流、重点入黄排水沟适宜地段、污水处理厂末端建设人工湿地,是符合宁夏实际的水污染治理模式。”8月23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宁夏通过不断创新水污染治理模式,率先在黄河上游地区实施人工湿地建设工程,通过人工湿地生物降解和自然净化,全面降低排水沟入黄水质污染物总量,提升沟道、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确保黄河干流水环境安全。
  初秋,吴忠市古城湾人工湿地里的黄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绿意盎然。经过滞留塘、潜流和表流湿地等工序处理后,从污水处理厂排放出来的尾水变得更加清澈。“湿地建成投运以来,出水稳定保持在地表Ⅳ类水质,这些水已实现回用,一部分用于新宁河补水,另一部分用于绿化用水。”吴忠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工湿地的净化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湿地中的微生物能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吸收,从而能将污水中过量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去除。
  “人工湿地的建设为稳定提升入黄水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卫市莫楼人工湿地表流区,净化后的尾水清亮见底,据中卫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投资1.38亿元建成占地280亩的莫楼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通过敷设的4.67公里排水管网全部引入莫楼人工湿地潜流区,通过沉降和植物吸附后,再汇入生态修复系统进行深度净化,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助推中卫市第四排水沟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地表水Ⅳ类。”该负责人说。
  “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是天然‘净水器’,能有效减轻沟河道污染负荷,提高水环境质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宁夏结合南北区域地形、气候差异较大等特点,探索符合黄河流域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新模式,针对宁夏所有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但入河沟后水质仍为劣Ⅴ类水体的现实情况,经过考察研究,果断提出在宁夏大规模实施人工湿地等控制性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投运48个人工湿地,生态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成为守护黄河宁夏段水质的最后一道关口。(记者 李锦 实习生 马海红)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生态修复水清湖美
    生态修复水清湖美
    水生态修复,让典农河更清澈
    水生态修复,让典农河更清澈
    宁夏人物
  •  非凡十年 成长|杜多利:见证水管
  •  刘世友: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
  •  寇启芳带领宁夏滩羊种业走向全国
  •  巡护员张万东:用脚步丈量对长城
  •  马立军:“这两年要让通城村变个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