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实现家门口“全球购”。
从银川出发的中欧班列。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对外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深化通道建设,强化政策落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机制改革改出发展新格局
对外开放的步伐,首先从银川公铁物流园开始。在这里,曾经只会停靠在天津港海岸边的海运集装箱,整齐码放在银川公铁物流园内。平均每隔三天,就有一批货物装箱,经天津港直接抵达海外。“这就是‘一单制’服务!”宁夏兴华互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芳赞叹。
作为货物承运商之一,谢芳感慨万千。未实现天津港功能前置以前,但凡出口一批货物,要先办陆运手续运货至天津港,再办海运手续让货品进箱……手续繁复、中转商多,费时费力收益低。“现在,我们办一次手续、操一次心、掏一次钱,就能实现货品直接在银川装箱、天津港上船,一站抵达海外。”谢芳拿出一张数据单,“一单制”服务前后,公司的货运量从几十箱增至几百箱,贸易额从30万元增至2亿元。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近些年银川公铁物流园立足铁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与天津港的合作,东向开通了银川至天津港的“一单制”铁海联运班列,西向开行了从银川到阿拉山口再到中亚、欧洲的班列,南向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向开拓了经二连浩特至蒙古国、俄罗斯的物流通道,构建了全方位开放格局。
平地掘海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货物吞吐量最初不足100万吨,现在超过1100万吨;货物种类最早只有10余种,现在超过160种,贸易范围覆盖全球165个国家地区。”银川公铁物流服务中心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郭瑜说。相较对外贸易发达地区,这个基数并不大。但对于银川,这是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西北内陆城市平地掘海的生动实践。
而这场实践的节点,在2012年。这一年,我区获批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同时,国务院批复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自此以后,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相继开展,银川也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受益者。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发行了2216辆国际卡车班列,贸易成交额36.57亿元。”银川综保区银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丽介绍。近年来,依托银川综保区进出口退税政策,企业发运货物时,可以入区后,再办理出口退税,缓解资金流转压力。
创新发展模式为发展增添新动力
银川综保区还通过区港联动拓宽了宁夏向西开放的通道,通过积极争取落实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政策、以银川综保区为基础建立了跨境电商海外仓,创新延伸了跨境零售新模式,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塑造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落户银川的银大门跨境电商O2O体验店,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海关“1210”保税监管模式下,来自世界各地3000多款进口商品批量发运银川综保区保税仓内。消费者可以即时购买到免去关税、只收七折增值税的海外商品。真正实现“不出家门购全球”。
数据显示,今年1~8月,银川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3.21亿元,同比增长6.7倍,对自治区、银川市进出口增长率贡献度分别达到52.71%、83.74%。自2013年底园区封关运行以来,已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729.9亿元,在引领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外向型企业发展壮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综保区主责主业,全面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拼尽全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国际货物集输运中转基地,创建西北有一定影响力的保税加工与保税物流基地,搭建辐射宁夏全域外贸的服务平台。着力夯实产业基础,走稳高质量发展路子,为宁夏设立自贸区积累富足经验。”银川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玉宏说。 记者 兰菁 张斌斌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