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生态银川正阔步走来
时间:2022-10-12  来源:银川晚报
ycwbp21_b.jpg
  山清水秀的城市。资料图片
  山清水秀、绿荫蔽城,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漫步银川城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行,公园绿地星罗棋布,这是我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银川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短板,东热西送集中供热工程成效明显,西线供水工程银川片区建成投运,滨河水系湿地扩整连通工程发挥作用,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率先以立法形式在沿黄城市中设立“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西夏区镇北堡镇成功入选国家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生态治理体制夯实“绿色根基”
  绿草青青,树影婆娑,湖水边青石小路曲径通幽……一幅以生态为底、绿色为径的美丽画卷清晰可辨……
  驱车来到贺兰山东麓的山脚下,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被一处运动休闲公园的美景吸引住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曾是乱沙石岗。现在看到的树木都是后期人工栽植的,小湖也是在砂石采空区遗留沙坑的基础上做了防渗水之后修建而成。之前这里就是一片戈壁,眼前看到的这个公园是花了3年的时间设计建造的。
  “这里有树、有水,有骑行道、运动场,旁边就是贺兰山,在这儿跑会儿步、打会儿篮球、骑会儿车,呼吸下新鲜空气,感觉特别好。尤其秋天果子熟了,运动完还能体验采摘,非常惬意。”来此运动的李创兴奋地说。2015年开始,志辉源石酒庄与西夏区政府围绕“体育”主体,栽果树、种花卉、修跑道、建体育场,合力打造了这个占地万亩的农体旅产业示范基地。基地分葡萄园、果园和以文化运动休闲区、体育运动场馆区、休闲娱乐度假区、农业观光体验区等为主的贺兰山休闲公园。
  坚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
  银川市持续开展“绿盾”行动,2017~2021年,全市绿盾专项行动共排查建立人类活动点位台账414处,已完成整改413处,整改中1处,整改完成率99.76%;2018年以来,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等重点区域造林25.7万亩,对40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点和外围11处非煤矿山、遗留矿坑、无主渣台进行治理修复,恢复治理面积5500亩;建成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自治区级重要湿地12处、小微公园6个,植树造林44.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5%,居西北省会(首府)城市之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污染防治坚决守卫“银川蓝”
  秋日,行走在典农河畔,碧水蓝天,微波荡漾,三五成群的红嘴鸥在水中嬉戏。在此散步的市民,尽情享受着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
  在银川市,无论任何角落,都能抬头见绿、低头望水。“凤凰公园空气清新,景色秀美,是健身休闲的好地方。”家住碧水蓝天小区的张景筱每逢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在公园里逛一逛,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银川蓝”已成为银川最耀眼的生态底色,见证着银川近年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数据证明,2021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蓝天更多了,生态“颜值”更靓了,环境“气质”更好了。
  这样的城市美景,得益于银川市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举措。
  近年来,银川市始终保持大气污染防治高压态势,以“四治一禁”为抓手,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建成宁夏首个大气超级监测站、8套固定式尾气遥测设备和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率先完成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更新声环境功能区划建设,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3年与2021年相比,全市优良天数从252天增加至307天,轻度污染及以上天数从113天减少至58天,达标率从69%上升至84.1%,其中PM2.5平均浓度下降35.3%,PM10平均浓度下降14.3%。
  “四治一禁”成效显著,治煤方面,实施“东热西送”集中供热工程,供热区域覆盖兴庆区、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县;对华电、西夏热电等实施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形成了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天然气供热为辅的清洁、高效、集约供热新格局。治气方面,截至目前,全市11家火电行业企业(含自备电厂)锅炉废气污染物排放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10家水泥行业企业(含粉磨站)废气污染物排放均达到特别排放限值标准,2家水泥孰料生产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6家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均达到行业标准要求,全市24家涉有机废气重点排放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方案编制。治尘方面,制定了《银川市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整治标准》,持续开展“以克论净”工作模式,强化道路扬尘管控,全市机械化清扫率达95%。禁烧方面,充分发挥“热点网格”视频监控科技作用,建立了“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立体巡查体系,对焚烧现象进行动态监控,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火点,第一时间督办整改。
  如今,“蓝天指数”已成为银川市吸引力、竞争力、宜居度的一部分。
  呵护“母亲河”还百姓清水绿岸
  随着银川市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湿地自然环境明显改善,绿化、美化不断提高,阅海湖等湿地成为了许多候鸟集中栖息繁殖的重要场所,来此栖息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候鸟对银川恋恋不舍,正是缘于银川市对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赤麻鸭等鸟类以往多是在长江以南越冬,近些年来逐渐将银川水域作为过冬的地点,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银川的生态环境通过多年治理有了极大的改善。其实,对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候鸟爱上银川,是对银川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见证。
  近年来,银川市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改善再上新台阶。全市按照亲水、治水、保水、活水思路,统筹地上地下、岸上水中、城市乡村,坚持“五水同治”,新时代黄河保卫战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饮用水源替代工程、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系统治理措施,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完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生态环境保护协力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有力保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一个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生态银川正阔步走来。  记者鲍淑玲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寒露时节 看斑斓银川
    寒露时节 看斑斓银川
    湖畔翩翩美如画
    湖畔翩翩美如画
    宁夏人物
  •  陈美荣:百姓装心中 责任扛肩上
  •  马志书:让群众的幸福感满满
  •  王兰花: 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
  •  范钊槐:甘当移民致富引路人
  •  贾晓东:争做基层“实干家”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