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记者陈玲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着力在基层治理上示范引领。今年以来,银川市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难点热点堵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为民执法 提升执法监督效能
近期,银川市综合执法系统正在持续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执法服务提升年”为工作主线,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四个示范引领”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银川市综合执法系统将始终坚持执法服务双轮驱动,倡导研究性执法、说理式执法及服务型执法,创新前置巡查、提醒告知、普法宣讲等方式,把服务意识贯穿到执法工作事前、事中、事后,构建‘综合查一次’执法监管机制,探索建立柔性执法新模式,对非重点领域违法事项特别是弱势群体轻微违法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实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促进基层执法‘力度’‘温度’双提升。”银川市综合执法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宁龙说。
张宁龙介绍,市综合执法监督局还将加强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全系统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导规范,进一步完善综合执法手册,细化执法行为分类指导,统一全系统执法流程、执法文书、标牌标识,加大对基层执法持证上岗、执法普法责任制、法治政府建设及市域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督察检查,着力形成执法力量“拧成一股绳”、基层治理“同下一盘棋”的良好氛围。
市综合执法监督局将坚持“为民执法”理念,聚焦群众关心的违法建设、燃气供水、畜禽屠宰、犬类治理等方面实际问题,办理一批质量过硬、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大案要案,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行政执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深化“互联网+综合执法”运用,完善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案情通报、联席会议等制度,积极创建“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示范窗口”,助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推动综合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提升基层治理 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随着这些年来社区基层治理的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小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我很受鼓舞。事实上,我们都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加入其中。”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区志愿者王菊茹说。
王菊茹参加小区平安使者志愿队已经7年了,她说,未来她将继续在维护社区秩序、调解邻里纠纷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大家齐心协力,一道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银川市将在开展城乡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六社联动”,推动社会治理重点下移上下功夫。“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做了清晰而明确的安排部署,对基层社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备感振奋,对未来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西夏区朔方路街道玫瑰园社区党委书记郭红梅说,近年来,玫瑰园社区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旋律,充分发挥志愿者、党员、辖区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合力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玫瑰园社区将加大“六社联动”力度,积极推进网格绩效管理试点社区工作,构建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双线四级网格架构,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并坚持问题导向,找对老旧小区互治联动的“金钥匙”,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完善网格治理 实现社区警务力量全覆盖
“我们将紧密结合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创新应用公安大数据智能化,搭建以‘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为四梁八柱的防控体系架构,整合汇聚各类数据资源26亿余条,研发‘清风捕手’等技战法模型126个,初步搭建起‘公安智慧警务内循环’与‘基层社会治理外循环’有机一体的双循环体系。”银川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盛华荣介绍说,市公安局持续推动深化公安派出所和“情指勤舆督”一体化改革,主动落实快速响应机制,创新实践“塞上枫桥”警务品牌创建、“石榴籽”警务室打造、“警格+网格”深度融合等举措,申创全国“枫桥式派出所”2个、打造特色警务室46个、街面警务站10个、“石榴籽”警务室7个,有序引导近万名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群防群治和志愿服务,提高了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风险控制力。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加快推进科学规划建设全市公安派出所、警务室,统筹各县区公安机关因地制宜制定《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两年规划》,在全市576个社区、行政村建设完成警务室405个,其中与社区(村)居委会实现同址办公352个;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100%进入社区(村)“两委”班子或兼职综治中心副职,实现社区警务力量全覆盖。 记者 闫茜 寇丽萍 李阳阳 王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