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研究目的,进行公共平台技术研究;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中小型企业创业服务平台;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突破和转化一批智能制造、LED智能照明、现代生态农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促进行业发展。”宁夏荣光电节能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光科技”)从2008年创立,到成长为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已拥有50多项核心专利,并创新打造“产学研培服赛”六位一体模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光之路”。
科技创新不断刷新LED纪录
“十几年前,我们考察发现,当时西北五省区没有一家LED生产企业,这一发展空缺就是企业的机遇。”荣光科技副总经理梁思文说。
2008年,集LED、半导体、照明、研发、生产于一体的荣光科技落地银川。梁思文说,早期创业时,办公场所经常整夜亮着灯,车间工人也是连轴转。“理想也像一束光,照亮了企业前进的方向。”梁思文说,“我们生产的智慧型路灯、教育护眼灯、医院专用LED灯、智能植物种植灯等多款产品,技术成熟、质量稳定。”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我们用不足20天时间,投入600万元,经技术团队研发加区外专家‘云指导’,生产的紫外杀菌灯和红外感应体温检测装置通过相关审批,开始建设生产线。当年3月中下旬,公司生产的第一批产品下线,为宁夏疫情防控增加了‘光’的力量。”梁思文介绍。
与此同时,荣光科技不断创新,在智能LED无土栽培技术上深耕。“智能LED无土栽培系统,可以精确调控温度、湿度等,提高植物生长速度,为智慧种植提供新思路。”梁思文说。
如今,该公司不仅弥补了有关领域的产业短板,还成功入选了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被认定为LED智能照明(银川)技术创新中心,向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扩散“光”的想象力。
协同发展努力进行产品迭代
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在我市,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科研成本大、平台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对此,荣光科技的“解题思路”是: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突破和转化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该公司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带来了持续突破的动力。“比如,我们自主研发了量子通信芯片、激光投影仪等产品。其中,投影仪可以实现裸眼3D的效果,而价格远低于国外同类型产品。”梁思文说。
荣光工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柔性硬性引进全国各大专业院校的专家、教授、学者,组建了以6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首席科学家、100多名专家为核心成员的高水准科研团队,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为生产安全可靠的高性能产品奠定了基础。
科技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荣光科技最早来银川,只做传统的LED照明灯,后来陆续研发出激光显示、大屏幕、智能LED等一系列产品,都得益于科技创新。“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开发新产品,从而满足用户需求。我们突破了这一传统路径,根据市场发展,依托科技创新,不断进行产品迭代,用新产品来引导消费观念,从而占领市场,这也是这几年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梁思文说。
人才支撑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在发展过程中,荣光科技非常注重人才的培育,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后备力量。为此,荣光科技与宁夏大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业学校等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打造了“产学研培服赛”六位一体基地。
机器人操作和离线编程、产品及零件五轴数控加工……“六位一体”模式,尤为重视专业建设与创新,设置与产业发展实际更相符的课程。“比如,我们在本地高职院校里建有生产线,学生在校就可以进行生产现场的操作,然后通过相关比赛,进行良性竞争。”梁思文说,由此将传统的课堂教育环境与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有效解决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之间的脱节问题,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技能人才。
目前,荣光科技已经为宁夏培训双师型教师400多人、技术职业人才8000多人,荣获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围绕智能制造机器人、3D打印技术、LED半导体技术、现代生态农业等方向,以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项目为载体,打造出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新动能,为宁夏科技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作出贡献。”梁思文说。 记者鲍淑玲 王少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