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人物
月牙湖乡移民:手工工坊里编出致富花
时间:2019-01-21  来源:银川日报
  开栏语
  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新时代的银川故事就在哪里——春节临近,本报记者再度踏上“新春走基层”的采访征程,深入基层社区、农户、厂矿企业、建筑工地、运输班组、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服务窗口,采写现场新闻、一线新闻,让群众当主角、上版面、进镜头。用群众的收获体会,展现“绿色、高端、和谐、宜居”新银川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讲述精彩动人的百姓故事。从今日起,本报《新春走基层》栏目将陆续刊发相关报道。
  “民生在勤,勤而不匮。”一则成语,传达朴素的民生思想——想办法过好日子。而在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一块“民生在勤”的门匾就屹立在的手工工坊门头上。而这四个字,也成为了如今这个移民乡的最好写照。
  “麻编也能挣钱!这在以前,我们村民说啥也不信啊,如今靠自己的双手,真的是日子有奔头了。”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的村民李世雄朴实地道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017年,银川市美术馆在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开展文化扶贫,在驻村“第一书记”柳普军的牵线下,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银川市美术馆艺术工作者张璟决定将非遗手工麻编技艺教授给村民,这个想法也得到了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和银川市美术馆的支持。
  但没想到的是,这条文化扶贫路异常艰辛。
  “起初村民不认可、不接受,他们都是要看到真正的效益才去做这件事。”柳普军告诉记者,滨河家园四村的乡亲们大都是从彭阳县搬迁来的,村里几乎人人都会麻纤维编织。只不过,大家怎么也不相信,不起眼的麻纤维编织出的东西,还能“变”成钱。
  要想把村民调动起来,就得做给村民看。为此,村干部们专门将村部旁边的一栋闲置房屋进行了装修,将原本普普通通的砖瓦房,装点成一个古色古香的特色院落,正式成立了“月牙湖手工工坊”。
  有了阵地以后,柳普军把张璟老师聘请到了村里,免费教授乡亲们学习麻编,并且通过订单的形式把乡亲们编织出来的麻纤维工艺品销售出去。
  “十块、二十块、上百块……”慢慢地,学麻编的村民通过双手赚到了钱,生活改变了,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快便学习掌握麻编基础的编勾技法,编出杯垫、地垫等简易产品,并以计件形式分到报酬,而且面积越大、图形越复杂,作品的“含金量”越高。
  粗加工的麻编产品在张璟定期收购后,再经过上色、去毛、除味等精细加工,进入销售环节。村民一个月增收少则二三百元,多则八九百元,边培训、边就业的模式让村民们挣了钱,还学了手艺。“学麻编,看电视、串门子都能随时带着。东西做好了,到了张老师收货的日子,拿去现场就发钱。”村里的妇女虎海燕边说边数着刚领到的500多元,满脸幸福。
  手工是有情感、有温度的,非遗扶贫以其充分依托传统手工艺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正如张璟所说,作为老师要鼓励村民们学技艺,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另一方面从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角度,把最好的技艺传下去,同时找到市场和艺术的最佳契合点。
  2018年,兴庆区委统战部(民宗局)还为月牙湖乡手工工坊申报1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手工工坊配备了操作台、展货架、点灯等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值得高兴的是,这些由月牙湖乡当地留守妇女和老人们,用一针一线编织的麻编工艺品,已经走向了全国不少旅游景区,更出现在日本、毛里求斯、俄罗斯等国家举办的手工艺品展览会上。一根根麻绳编织的生活用品和艺术品,也让有了好手艺的贫困群众,正逐步实现着“守着娃、编着麻、养着家”的美好愿望。(记者 孙楠)
编辑:杨晓慧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
  •  宁夏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全国中小
  •  范宏明巡视员带队赴永宁督促环保
  •  玺云台小区(北区)项目(局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冰雪嘉年华开启宁夏冬季旅游狂欢
    冰雪嘉年华开启宁夏冬季旅游狂欢
    节前车驾管业务扎堆
    节前车驾管业务扎堆
    宁夏人物
  •  王有德:多栽一棵树,就是我的价
  •  刘全福:孝心彰显军人本色
  •  小盆子里种出致富菜
  •  沙秀兰:拔掉思想“穷根”走上致
  •  雷光新:部队历练出钢铁意志的民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