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舒朗的银川街景。本报记者 苏勇 摄
11月10日,银川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喜报传来,引发众多市民、志愿者和机关干部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一份荣誉和骄傲,更是一份责任。
荣誉是最强动力
银川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对全市人民齐心合力、努力付出的最好嘉奖。听到这个喜讯后,对于一直奋战在创城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说,除了开心、自豪,更多的是激动与感动。
“我参与了大街小巷基础设施的完善、非机动车的整齐摆放、老旧无物业小区的卫生整改、沿街商铺的店外经营整治等,在这个过程中沿街小商户从开始的不配合到作为志愿者主动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说明文明之风吹进了每一个银川人的心中。”兴庆区丽景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苏敏说,下一步将继续巩固创建成果,将文明城市的管理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坚持下去,在为辖区居民提供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的同时,通过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城市的内涵更加饱满,让大家共享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得知银川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消息后,银川市综合执法监督局办公室副主任刘璿的内心既激动、又坦然。“激动的是荣誉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拧成一股绳的坚持和付出才有的回报;坦然的是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扎实的治理工作换来了今天的成绩,我们当之无愧。”刘璿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终点,我们会以今天为新的起点,以荣誉为最强动力,继续奋勇前行,不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强化综合执法效能,全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厚植文明沃土,坚定创建永远在路上的信念。”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
“银川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的。”当记者问起何女士对于银川市蝉联文明城市称号的感想时,她脸上的表情满是开心与自豪,何女士是阅海万家A区的保洁主管,从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她看到了银川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楼道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堆杂物的现象没了。市民的素质大大提高,大家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生活中讲话用语也越来越礼貌,‘谢谢’‘对不起’随时都可以听见,那些关心人、暖人心的小事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而这些所有的文明小事,都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经营。”何女士说道。
王海清是银川承天物业阅海万家B区的物业服务人员。他说银川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在全市各行各业共同努力下实现的。“希望市民们重视全国文明城市这个荣誉,让它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把全国文明城市这项荣誉变成银川人的金字招牌。”王海清说道。
“听到这个消息觉得特别激动,也特别振奋人心。”当记者提起银川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时候,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区党委书记刘丽娟表示:“我觉得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它是全银川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受益者。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仅提升了我们城市的环境,而且提升了市民的素质。比如说,遛狗牵狗绳、烟头不乱扔、垃圾不落地已成为了许多人的自觉行为。比如说,许多人成为了志愿者,为城市变美变好尽自己的一份力。”正因为觉得得来不易,刘丽娟坦言,今后她将更加努力保持好创建成果,并且把好的经验做法延续下去,让住在这座城、爱护这座城成为居民的共识。
未来的日子共同努力
“银川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荣誉来之不易,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群众期待最好的反馈。”市民王乐告诉记者,他从手机得知喜讯后激动不已,立马将这一消息转发到了朋友圈和家庭微信群。
作为一名银川人,王乐对这个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个荣誉,而是通过争创,推进社会发展、优化城市环境、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凝聚力、造福人民群众。
“文明城市创建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奋斗才能实现,需要每个市民落实到行动上,因为每一位市民都是文明城市的创建者,同时也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王乐说,随着文明的脚步越走越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在变为现实,创城也将永远在路上。
李俊忠是兴庆区玉皇阁北街街道北关社区居民,也是该社区党员义务110巡逻队的志愿者之一。创城期间,他和其他志愿者们奔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清理卫生、维持秩序、整顿环境,忙得不亦乐乎。
当听说银川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好消息后,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义务110巡逻队的志愿者和一名退伍军人,能尽自己所能为社区工作者分担一些创城工作,我觉得很荣幸。”李俊忠告诉记者,银川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李俊忠表示自己不仅要继续做好一名志愿者的本分,努力为大家服务,同时还要带动家人共同参与进来。
本报记者 詹思佳 肖梦琪 闫莹 吴春霖 吴璇 李阳阳 申雷 见习记者 张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