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视角
蓝天白云常驻 清水绿岸更美
——银川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时间:2022-11-04  来源:银川日报
  城市与湿地和谐相融,人居环境显著提升(6月27日摄)。记者李靖摄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推窗可见秀水泱泱,开门即是绿城花海。水清、岸绿,蓝天、白云……这是铺展在银川大地的美丽画卷,绿色发展打造出的“美丽银川”是每个银川人幸福感的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银川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短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生态治理 贺兰山焕发生机
  秋日的银川,美得绚烂而安静。随风飞舞的树叶,千变万化,远远望去,一景一物都多了些许童话般的韵味。挺拔伟岸的贺兰山,云雾缭绕山腰缠,层峰累累可摘星,恰似一幅多彩的水墨画卷,横亘于天地之间。
  贺兰山地跨宁夏、内蒙古两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2018年,宁夏正式启动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为此,银川市出台“生态立市”三年行动方案,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合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
  “以前来贺兰山,基本上没有遮阴的地方,非常晒。但是近几年开始,贺兰山的树木逐渐多了起来,不仅能遮阴了,而且景观也非常漂亮,尤其是秋季,到处色彩斑斓,空气也很清新。”游客张筱说。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会驱车几十公里来到贺兰山登山赏景;或在贺兰山脚下的公园、农家乐,感受那份宁静和安逸。
  2017年~2021年,银川市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共排查建立人类活动点位台账414处,已完成整改413处,整改中1处,整改完成率99.76%;2018年以来,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防护林等重点区域造林25.7万亩,对40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点和外围11处非煤矿山、遗留矿坑、无主渣台进行治理修复,恢复治理面积5500亩;建成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自治区级重要湿地12处、小微公园6个,植树造林44.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5%,居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之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水质治理 母亲河气色渐好
  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近年来,以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环境为目标,银川市实施了河湖连通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做活水文章、做优水生态,构建一城活水生态网,还市民鱼翔浅底好风光,在银川大地铺展了一幅水环境治理的美好画卷。
  “夏季是打捞水草任务最重的时节,疯长的水草不仅会导致河道流水不畅,还会影响水质。”清捞工高永刚说,如今水面铺设了生态浮床,有效控制了水草生长范围,“这两年水草没那么多了。”
  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银川市按照亲水、治水、保水、活水思路,统筹地上地下、岸上水中、城市乡村,坚持“五水同治”,新时代黄河保卫战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陆续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饮用水源替代工程、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系统治理措施,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12年起,黄河银古公路桥断面保持Ⅱ类水质,黄河银川段出境断面(平罗黄河大桥断面)水质由2012年的Ⅲ类良好水质提升并稳定保持在Ⅱ类优水质,实现“Ⅱ类进出”。目前,全市地表水国控、区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随着人们对水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让黄河‘变清、变美、变活’,是一项重大的民生任务。我们将协同推进大治理,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实现黄河水清、岸绿景美,不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水草丰美 生物多样性保护见效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近期,黄河银川段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十多万只候鸟到黄河湿地歇脚,包括天鹅、灰鹤、鸬鹚、大雁,以及珍贵的黑鹳、遗鸥等。“近年来,银川湿地保护工作效果显著,在银川‘做客’的候鸟越来越多,银川湿地已成为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2009年以来,宁夏相关部门就对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投入资金,并在黄河银川段两岸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500米区间的红线,规定除公益项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目前,银川市湿地面积已逾5万公顷,有自然湖泊、沼泽湿地近200个;市区湿地率达到10.65%,湿地保护率达到78.5%。丰富的湿地资源使银川成为鸟儿的乐园。”该负责人介绍,银川拥有湿地鸟类239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白尾海雕、金雕、小鸨、大鸨、中华秋沙鸭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种。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将银川作为迁徙的休整地和中转站,不少“新面孔”陆续出现。宁夏观鸟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观鸟爱好者在银川首次影像记录到了长嘴鹬、棕脸鹟莺、白头鹤。”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银川,希望无限、活力无限、生机无限。  记者 鲍淑玲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唐徕水韵
    唐徕水韵
    贺兰山 秋意浓
    贺兰山 秋意浓
    宁夏人物
  •  王兰花代表:精神文明根植沃土 志
  •  赵耐香代表:坚持党建引领 完善基
  •  “幸福草”从西海固走向世界的故
  •  讲创新故事,做创新达人丨候选人
  •  讲创新故事,做创新达人丨候选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