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视角
一泓清水入黄河大河两岸日日新
时间:2023-10-26  来源:银川晚报
  流经银川平原的黄河水滋养着两岸的湖泊湿地和千里沃野。(8月20日摄)记者 海坤 摄
  奔腾的黄河水流经银川83.8公里,像母亲一样将银川环抱着、养育着。银川因黄河而生,得黄河而盛,依黄河而兴,保护好黄河,确保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走在前、作表率,银川有着天然的使命和责任。
  “十四五”开局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把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担负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首府责任,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全力扛起“上游担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倾情书写治水兴水银川答卷,一泓清水入黄河、大河两岸日日新的美好愿景正渐变为现实。
  植此青绿 固沙治沙护佑大河安澜
  多年来,地处黄河“几字弯”的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持斗沙、治沙,将白芨滩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风沙源”,变成城市的“后花园”,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个优秀的防沙治沙经验从白芨滩诞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白芨滩的真实写照。在治沙英雄王有德的带领下,通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创新,白芨滩林场采取草方格固沙、三季造林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滴灌节水等技术,改变了过去一季造林、成活靠天的被动治沙模式。以白芨滩为代表的治沙人接续奋斗,累计完成防沙治沙工程78万亩,不断创造“绿进沙退”奇迹。
  在全力开展防沙治沙,植绿护绿工作的同时,白芨滩林场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宜农则农,在北沙窝和大泉沙漠中引水治沙造田,开发土地7000余亩,构建了前沿沙生灌木林、近生活区乔灌混交林、经果林、养殖业、种植业“五位一体”治沙模式。 “我们通过种植经果林挣到的钱,不仅能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也能增加职工收入,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同步发展。”白芨滩林场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银川市重点实施完成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林带、滨河大道黄河金岸生态廊道、白芨滩防沙治沙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让绿色成为银川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截至2022年底,全市森林面积147.2万亩;草原面积397万亩,综合植被盖度达45%;湿地总面积达76.9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其中自然湖泊近200个,湿地保护率达到85%。在全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上,我市还聚焦“山、水、林、田、湖”生态要素,打造“小微送暖”“塞上江南”“古渠新生”“黄河安澜”四大类示范项目,抢抓春季绿化时间节点,对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8项评选指标进行针对性提升,为城市增添新的绿色名片。
  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清流入黄河
  “以前第二排水沟特别脏,周围居民都要绕着走。现在河道修好了,水清了,周围的树也都种起来了。”市民李雅婷说,焕然一新的第二排水沟越发得到市民的喜爱。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第二排水沟是银川六大入黄排水沟之一,也曾是城市黑臭水体之一,全长33.9公里。2017年起,我市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采用“一沟一策”的治理方法,对第二排水沟、银东干沟等9条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治理,通过沟道底泥清淤、水生植物种植、生物浮床等措施有效提升沟道水质。到2018年,9条城市黑臭水体都得到治理,消除比例100%。
  秋日的黄河湿地公园,水面波光粼粼,各种水鸟时而空中翱翔,时而水中嬉戏。过去的臭水滩经过截污纳管、清淤和种植水生植物,变成了景色宜人的带状休闲湿地。“现在这里环境好多了,有树有草,有鸟有鱼,以前有段时间这里味道很大,大家都绕着走。”住在黄河湿地公园河滩村的村民说。
  2018年起,市水务局牵头实施滨河水系连通工程,将入黄排水沟退水口由九处合并为北大沟一处统一入黄,串联中干沟、永二干沟、第二排水沟等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成南北贯通25.2公里,面积2492亩的湿地水系。通过种植水生植物、铺设石墨烯光催化网膜等措施,全力吸附水中杂质,起到净化作用。银川滨河水系还建有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目前,入黄水体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黄河干流银川段稳定在Ⅱ类进Ⅱ类出,实现了水系湿地连通联调联净,构筑了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增强了滨河水系防洪、排水和生态修复能力。
  绿色智能 擦亮黄河流域发展底色
  近年来,银川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围绕“三新”产业发展、“两都五基地”建设,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供应链创新“标杆”企业,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前三季度已实施“三新”产业项目79个,完成投资136.1亿元。
  今年,我市印发《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培育认定隆基硅、中环光伏等8家企业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培育认定供应链“标杆”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50亿元以上企业3家、3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159家,获得认定的企业数量位居全区首位。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趋势。目前,银川市已形成工业大脑、园区、企业智能化改造三级一体化智能改造体系,强化数字对“三新”产业赋能应用,加快“工业大脑”二期建设,新建产业云图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系统、能耗监管。
  2022年以来,银川市聚焦传统产业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工作,为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把脉会诊、对症下药,截至目前,共为118家企业提供智能化诊断服务。同时,为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链式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我市还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从政策层面支持产业振兴战略。我市深入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近两年,组织实施银川热电系统优化改造、泰益欣综合能效提升改造等17个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2022年,全市重点监测的40家用能企业中,42%的企业实现了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减少能源消费总量28万吨标准煤,能耗强度累计下降4.9%。  记者 范晓儒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S50海原至平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河湿地美 金秋着“盛装”
    黄河湿地美 金秋着“盛装”
    是谁?在这个秋天,打翻了北塔湖的“调色盘”
    是谁?在这个秋天,打翻了北塔湖
    宁夏人物
  •  36℃高温下 “菌草之父”扎进宁夏
  •  王宁:让“贺兰枸杞芽菜”的名头
  •  李俊平:履职尽责亮本色 不忘初心
  •  姜召会:黄河岸边驻进村民心坎里
  •  纪成军:当好行业领头羊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