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权威发布
添彩先行区建设新画卷
时间:2021-08-25  来源:宁夏日报
  “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
  答好这份“考卷”,宁夏从“有什么、能干什么”来破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重新审视优势和短板,把产业规划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转变产业观念、调整产业结构,作出发展九大重点产业的安排部署,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突破口,举全区之力推动先行区建设。
  各地项目的规划、招商、落地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这次全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第五次推进会是一次集中“阅卷”和“点评”。
  一路走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份答卷亮点纷呈、成绩喜人:
  有的“答卷人”拿出最大的诚意、诚心和诚信,优化营商环境、融资环境,引进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有的“答卷人”瞄准资源禀赋,补齐产业链的短板,深挖葡萄酒、奶牛养殖等“老字号”产业的潜力,培育一批本土企业发展壮大;
  有的“答卷人”围绕节能降耗,加大研发和资金投入,改造工艺、创新技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有的“答卷人”搭乘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以“互联网+”为引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还有的“答卷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当一个个“大块头”走出规划图、落地变成“实物量”,目之所及,即最为生动的实践,心之所感,是新理念激发出的强劲动力。
  引一个项目、带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随着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逐渐凸显,我们看到了重大项目建设一个个现场“能量点”正在聚起先行区建设之“势”!得益于这股“势”,宁夏接连交出骄人的成绩单:202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9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3.9%;今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028.82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
  抓重大项目建设,提振的是信心,赢得的是未来。让我们用实干的坚实足印不断聚起先行区建设的“强势”,赢得未来发展的大势!(记者 姜 璐 周一青 高 菲)
  青铜古镇:新添旅游“硬核景区”
  8月24日,走进今年刚刚建成运营的黄河大峡谷·塞上驿站青铜古镇,看到这里的古渠市集处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即将建成的徕·汤泉,可一次性容纳1500人在此泡温泉。圈子艺术酒店区按照星级酒店建设,智能化元素和“一房一主题”的设计理念,可使住客融入自然、人文与艺术环境之中。5座私汤别院内,游泳池、汤池、客房、卫生间、娱乐室、健身室一应俱全,可同时满足10人入住。
  青铜古镇改造提升项目是青铜峡市落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项目之一,由银川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采取PPP模式建设运营,投资1.7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以“塞上驿站、青铜古镇”为发展定位,“生态保护+文化彰显+产业带动”为经营理念,以黄河文化体验、古渠古镇观光、特色休闲接待等为主导功能,与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功能互补、联动发展,打造沿黄乃至周边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小镇。
  该旅游小镇主要拥有古渠市集、徕·汤泉、阿宝的萌宠乐园、圈子艺术酒店四大商业组团。其中,古渠市集主要分美食街、民俗街、文创街三大板块;徕·汤泉包含汤泉主体、接待中心及5个养生苑,涵盖便利店、无边际泳池、儿童戏水池、配套特色功能房、餐饮区、中医理疗等服务业态;萌宠乐园打造了丛林探险、两爬地带、浣熊部落等多个亲子体验乐园,小朋友可以与小动物零距离接触;圈子艺术酒店建筑面积5590平方米,客房总计75间,可一次性容纳200人住宿。
  “青铜古镇建成投运后,将真正变观光游为度假游,变一日游为两日游,变半年闲为全年开放,不断丰富当地旅游业态,提升当地的旅游品牌影响力。”宁夏青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贾欣辰表示,将充分利用毗邻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借助全方位营销手段,预计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综合收入2.5亿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记者 蒲利宏 实习生 彭 斌)
<p>  黄河大峡谷·塞上驿站青铜古镇改造运营项目建设古渠市集、萌宠乐园、精品酒店、汤泉中心4个主体项目。</p><p>  本报记者 左鸣远 摄</p>
  黄河大峡谷·塞上驿站青铜古镇改造运营项目建设古渠市集、萌宠乐园、精品酒店、汤泉中心4个主体项目。记者 左鸣远 摄
  北连生物:打造宁夏食品添加剂“产业航母”
  8月24日,走进吴忠金积工业园区的食品添加剂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数台大型施工设备隆隆运转,近百名工人正在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说,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工人们都加班加点抢抓进度,确保按计划如期完工。
  该食品添加剂项目由上海北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6亿元,分一、二期项目实施,占地面积430亩,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投资5.2亿元,占地23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3条生产线,涵盖了结冷胶、威兰胶、卡拉胶等食品添加剂生产,还有一条食品生产线,预计年内部分生产线建成投产,完全达产后可年产3.57万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二期占地200亩,设计产能0.7万吨/年,主要生产可得然胶、甲基纤维素、TG酶等产品。
  在该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吴忠市各部门积极协调土地、手续审批以及水、电、路铺设等跟进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同时该企业与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用专业的队伍来施工、运营管理,确保该项目加速推进。同时该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咸味食品、甜味食品、乳品应用、面制品等多个领域,在上海、浙江以及印尼、新加坡等国内外地区设有十多家子公司,与金积工业园区伊利、夏进等乳品企业深度合作,将起到很好的延链补链作用。
  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卡拉胶、魔芋胶、可得然胶、结冷胶等亲水胶体细分行业的全球隐形冠军,其中卡拉胶等产品产量将由目前占全球份额的26%提升至60%以上,全力打造食品添加剂“产业航母”,预计实现年销售额36亿元、税收4.7亿元,解决就业500人。
  “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填补宁夏亲水胶体深加工一体化产业链发展体系的空白,对带动绿色食品与乳制品集约化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带动作用。”上海北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潘勇说,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销售将为宁夏经济出口创汇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扩大宁夏在全球食品行业的影响力。(记者 蒲利宏) 
<p>  宁夏北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生产项目建设工地。</p><p>  本报记者 左鸣远 摄</p>
  宁夏北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品添加剂生产项目建设工地。记者 左鸣远 摄
  鸽子山产区:打造葡萄酒产业新集群
  8月24日,站在青铜峡市贺兰山东麓(鸽子山产区)葡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观景台上,只见连绵不绝的葡萄绿海里,士兵般整齐排列着立柱,一座座别具特色的酒庄之间,道路纵横交错,田园美景尽收眼底。
  “这里在今年初还是一片荒滩地,我们投资1亿元正在这里打造1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宁夏西鸽酒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延涛说,公司拥有2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已达到年产7500吨、1000万瓶的葡萄酒生产能力。下一步将依托鸽子山遗址、长城、风电资源,打造“观光农业+文旅融合”的产业经济。
  从今年年初开始,鸽子山产区机声隆隆,到处是平田整地的劳动场景。通过不懈努力,该市2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建设进入收官阶段。“目前已落实葡萄产业基地建设、新建酒庄等招商引资项目约4亿元。”青铜峡市葡萄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建飞说。
  青铜峡市地处贺兰山东麓优质酿酒葡萄核心产区,现有甘城子、鸽子山和广武3个主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4万亩,占全区的四分之一。“目前建成酒庄22家,酿造的葡萄酒先后在国内外大赛中荣获奖项217个,其中大金奖8个、金奖100个。在11个大中城市设立展销中心,青铜峡产区成功入驻湖南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22家商场专柜,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产区入驻京东的自营店。”青铜峡市葡萄酒产业协会会长董生振说,今年上半年全市葡萄酒签约销售额高达4.3亿元。
  “十四五”期间,青铜峡市计划新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8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新建酒庄16个,酒庄总数38个以上,年产优质葡萄酒6万吨、8000万瓶;大力推动“葡萄酒+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计划投资10亿元,全力打造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截至目前,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已完成规划设计,交通路网已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年底前建设完成。其中西班、云图等酒庄将于今年年底开工,建成后每年带动就业3500人,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超10亿元。到2040年,预计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25万亩,建成酒庄60个以上,年产葡萄酒超1亿瓶,努力将其打造成百亿级支柱产业。(记者 蒲利宏)
<p>  贺兰山东麓(鸽子山产区)葡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打造国内首家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本报记者 左鸣远 摄</p>
  贺兰山东麓(鸽子山产区)葡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打造国内首家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记者 左鸣远 摄
  厚生记:让红牛饮料贴上“宁夏标签”
  8月23日下午,在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厚生记中国西北红牛生产基地,一辆辆加长集装箱卡车正陆续驶出园区。
  “自去年7月第一罐红牛饮料走下生产线后,每天都有十多辆装满红牛饮料的卡车从园区驶出,发往全国市场。”宁夏厚生记枸杞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勇表示,如今,享誉国内的红牛饮料贴上了“宁夏标签”。
  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升宁夏工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宁夏制造”,2020年,宁夏厚生记枸杞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泰国天丝集团联合在贺兰县建立了中国西北红牛生产基地。该基地引用进口生产线,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生产工艺新增产能,以确保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红牛新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项目一期年加工红牛饮料2.4亿罐,吸纳了200多人就业,带动了当地纸箱包装、物流配送等关联产业发展。
  “红牛看重的是银川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公司继续投资2.1亿元从德国高标准进口一条先进的饮料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3.6万罐红牛饮料。”谭勇介绍,目前公司正在改造标准化车间及配套房屋约1万平方米,项目计划今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中国西北红牛生产基地年产红牛饮料可达12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新增就业200人。智能化设备投产运行后将进一步满足红牛饮料拓展中国西北市场的生产需求。目前,红牛西北基地项目已吸引区外某大型易拉罐制造企业到银川投资设厂,成为本项目的配套,实现了延链补链。
  “随着天丝集团中国西北红牛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该项目可拉动当地数百个就业机会,并带动当地纸箱包装、物流等多个关联产业的发展。”贺兰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贺兰县政府将发扬“店小二”精神,当好企业的贴心人,助推红牛西北生产基地不断发展。(记者 张晓慧)
<p>  宁夏厚生记枸杞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西北红牛生产基地的主播正在直播卖货。</p><p>  本报记者 白茹 摄</p>
  宁夏厚生记枸杞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西北红牛生产基地的主播正在直播卖货。记者 白茹 摄
  优宜家数据产业园:打造“双循环”产业生态
  初次到优宜家数据产业园的人往往会迷路。产业园一楼是兰山小镇,各类门店开门迎客,俨然是处处有景致、热闹非凡的网红打卡地。
  到了二楼,则是多种年轻业态的孵化器。影视制作、电商、工作坊,几乎所有新兴服务行业都能在这里找到从业者。
  推开三楼的大门,才知道优宜家数据产业园为什么会被年轻人称为“数据绿岛”:几百平方米的空间里全部是一个一个的隔断工位,工作中的数据外包企业员工不停地提问和回答。
  “园区进驻了宁夏博信通科技有限公司、合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泓达投资有限公司等数据外包服务企业,主营业务主要是呼叫客服、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态。”优宜家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玉升表示,如今的优宜家数据产业园形成了自己的“双循环”产业生态,“企业员工和创业者在园区生活、工作,园区各类业态为企业员工提供方便的餐饮等服务,新兴产业生态闭环已经形成;在盘活资源和对外扩展市场方面,各企业共进退、同谋划,一起闯出一片天,合作共赢的闭环也已形成。”
  “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政策扶持下,正是依靠激发内生动力的‘双循环’,我们稳扎稳打,熬过了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刻,克服了资金短缺等困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石玉升说。
  优宜家数据外包产业园前身是优宜家快递物流中心。2017年,石玉升和伙伴们盘活5万余平方米国有闲置房产,先后建设数据外包职场、兰山小镇、蘭精灵梦工厂等特色项目,成功创建自治区级众创空间、自治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逐步形成集“数据外包+直播电商+数字传媒+文化旅游”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格局。
  今年,大武口区出台《大武口区促进数据外包产业发展暂行办法》,与自治区各大中专院校、固原和甘肃静宁等周边地区搭建引才“桥梁”,启动“‘就’在大武口、‘创’享新生活”文化休闲节,大力推动数据外包产业发展。到7月底,园区数据外包企业增加至8家,涵盖通信、银行、网络平台等线上服务业务,带动就业增长至2000余人,实现“双倍增”。石玉升介绍,今年石嘴山市将再引进10家以上发展前景良好的数据外包企业,大家对于未来信心满满。(记者 朱立杨 文/图)
<p>  石玉升查看数据外包企业运行情况。</p>
  石玉升查看数据外包企业运行情况。
  首朗吉元:碳的“变身”之旅
  在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楠的眼中,碳的无数化合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从人们穿的衣服、用的化妆品到航空航天、工业农业等,范围广泛、种类繁多。然而,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类的碳“伙伴”有了“坏脾气”,比如工业尾气,既污染大气环境,也浪费了能源。
  人类与碳怎样实现和谐相处?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时代命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而在2019年,一场碳的革命就已经在石嘴山市悄然开启。
  作为传统高耗能工业城市,石嘴山市节能降耗形势异常严峻,工业倚能倚重问题突出。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比重达95%以上。近年来,该市一直在谋求破局,着力补齐短板,自加压力核算分解县区工业能耗双控目标及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任务,能耗增量预控制在50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同时,倒逼工业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换发展动能。宁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宁夏恒达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夏贝利特氰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已经具备申报自治区级绿色工厂资格。
  8月24日,位于平罗工业园区的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全球首套铁合金工业尾气生物发酵法制燃料乙醇生产线正在紧张运行中。经过1年多的建设,项目以铁合金矿热炉尾气为原料,通过全球领先的生物发酵技术直接转化为燃料乙醇、蛋白饲料、天然气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工业尾气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与现有工业尾气利用方式相比,该项目的经济价值是燃烧发电的3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倍,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万吨,氮氧化物480吨,颗粒物130吨。”首朗吉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成本优势明显,打破了传统矿热炉尾气只用来发电的单一模式,对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石嘴山市能源结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国家认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记者 谢 薇 朱立杨 李 良)
<p>  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拥有全球首套铁合金尾气工业化应用装置。</p><p>  本报记者 白茹 摄</p>
  宁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5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拥有全球首套铁合金尾气工业化应用装置。记者 白茹 摄
  金誉生物:绿色产业链让山绿民富
  8月24日,走进坐落于隆德县六盘山工业园区的宁夏金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以看到现代化中药材生产线正在作业。“我们主要以杏核、桃核等为主原料,加工成杏仁、桃仁,杏壳、桃壳经高温碳化、活化后转化为工业用活性炭。”宁夏金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超垒说,2020年6月,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进驻工业园区,建设中药材加工(破壳)生产线、活性炭生产线及杏仁脱皮脱苦生产线。
  “如果各个项目整体达效,每年可收购加工杏核、桃核1.5万吨,生产杏仁桃仁2500吨、活性炭1500吨,能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以上。”工厂工作人员介绍。
  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能有效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农户主要负责山杏、山桃等经济林的管理、果实采摘工作,企业负责收购加工,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生产经营格局。农户通过采摘销售山杏、山桃果核,每年可创收3750万元左右,将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200多元。
  挖掘补链中药材产业,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企业将生产的杏仁、桃仁供应给园区下游中药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从脱皮脱苦废水中提取杏仁苷,用于生产祛痰止咳剂、辅助性抗癌药物,充分开发利用山桃、山杏资源价值。
  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企业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加大环保投入,同步配套绿色节能技术设备,将碳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余热锅炉二次循环利用,实现了废水、废气、废渣和余热余压的循环再利用。
  “我们希望充分利用隆德县山林资源优势,有效延长绿色产业链,依托固原市163万亩山杏、山桃林木资源,建设中药材加工和活性炭生产线,实现‘山绿民富’。”公司总经理刘超垒说。
  “隆德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有30多年中药材种植历史,素有高原绿岛、天然药库之美称。目前,全县中药材面积27万亩,中药材年产量2.1万吨,产值3.8亿元,农民来自药材的人均可支配收入900元。”隆德县科技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赵三洲说。(记者 何耐江)
<p>  隆德县六盘山工业园区。                                  本报记者 党硕 摄</p>
  隆德县六盘山工业园区。记者 党硕 摄
  固原黄河水调蓄工程:水润旱塬 未来可期
  “大坝总库容997万立方米,现已蓄水100万立方米。”8月24日,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廷华介绍,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主体已全部完工,并进入蓄水阶段,将于明年全面发挥调蓄灌溉作用。
  固原市作为先行区建设主战场之一,按照自治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围绕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布设了以种养为一体的肉牛产业,以冷凉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但产业供水受工程供水短板影响,产业基础不稳定。为此,固原市谋划实施了黄河水调蓄工程。
  工程位于原州区黄铎堡镇何家沟村,主要由大坝工程、输泄水建筑物工程、进水建筑物工程、泵站和管道工程四部分组成。其利用固海扩灌系统灌溉低峰期蓄水、灌溉高峰期向灌区供水,旨在解决原州区清水河河谷川地发展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水资源配置工程问题。
  “工程建成后,可以保证自治区分配固原市的4800万立方米黄河水得到充分利用,为原州区清水河现有扬黄灌区提供充沛的水量。借助何家沟水库调蓄,使原州区清水河产业带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7万亩,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水利基础。”固原市政府相关领导介绍。
  同时,黄河水调蓄工程可作为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应急备用水源,使黄河水与泾河水并网利用,达到“南调泾河水,北调黄河水,形成双水源”的效果,彻底解决固原市城乡安全饮水问题。并通过向西吉供水,保障葫芦河川道区2.5万亩高效农业用水需求。
  “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植被破坏,坚持水保与环保同步进行,开挖与修复同步推进,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在原水库的基础上修建坝基,减少水土流失面积,保护了生态环境。”张廷华说。
  在黄河水调蓄工程建设的同时,固原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何家沟流域生态治理项目,生态治理面积2.5万亩,形成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景观林带。
  “通过流域内植树造林,涵养流域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给水库提供清洁蓄水环境;通过水库蓄水,提高农业产业产能,并为流域植树造林提供可靠的水源。”张廷华介绍。目前,何家沟小流域治理已全部完工。(记者 剡文鑫)
<p>  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和何家沟流域生态治理项目。           本报记者 党硕 摄</p>
  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和何家沟流域生态治理项目。记者 党硕 摄
  集中精力持续深入推进先行区建设
  8月24日,全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第五次推进会拉开帷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路径选择。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寄予宁夏的重大历史使命,赋予宁夏的重大时代责任,给予宁夏的重大战略机遇,为宁夏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强劲动源、增强了持续动能。
  重任在肩,须蹄疾步稳;时不我待,要只争朝夕!
  2020年7月,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先行区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这是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蓝图在宁夏落地落实落细的重大举措,既是战略布局、也是工作部署,既兼顾长远、也注重当下,既是任务书、也是动员令。
  2020年9月3日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自治区5次召开推进会,全力以赴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围绕一项工作五次召开推进会,这在自治区历史上是第一次。
  全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第五次推进会旨在通过集中观摩,深入了解各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推进九大重点产业、十大工程项目,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情况,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是宁夏发展的牛鼻子。全力抓好这项工作,才能把握宁夏发展的引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壮大宁夏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越是关键时刻,发展越不能松劲;越是非常时期,越要下非常之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也是一项繁重艰巨的任务,容不得半点虚浮,不能有丝毫懈怠。让我们以脚踏实地的定力、舍我其谁的担当,集中精力持续深入地推进这项工作,不断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撑、注入新活力。(刘加隆)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  银川市职工运动健将“云上PK”
  •  7500户!宁夏残联制定“阳光助残
  •  银川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合同格式专
  •  胡润世界500强出炉 隆基股份位列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立秋至又到鸟儿迁徙季
    立秋至又到鸟儿迁徙季
    宁夏人物
  •  吴文彪:新闻战线上不退役的“老
  •  邵予奋:垂暮之年宣讲红色党史
  •  韩占奎:用慈善之爱回报乡邻
  •  顾建兵:把最美好的年华留给贺兰
  •  段文军:帮村民增收致富小康升级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