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794家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减量1391吨,城区范围内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银川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取得这样显著的效果,主要依托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实现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数字化监管。
去年,全市公共机构产生垃圾总量12457吨,其中,其他垃圾11064吨,厨余垃圾987吨,可回收物396吨,有害垃圾约10吨。“除了其他垃圾用于焚烧发电以外,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都被回收利用,有害垃圾进行专业处理,垃圾减量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银川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运用“银川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数据统计系统”,直观体现四类垃圾收、拣数据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实现垃圾分类数据化、信息化。
银川市行政中心办公区有公共机构53家,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680公斤,按照四分类处置原则,每家机构配发2个可折叠、可循环利用的回收袋,用于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收集,规定办公室收集垃圾的投放时间,由保洁员统一投放至收储室。依托“互联网+应用”,建立了“银川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数据统计管理系统”,在全区率先实行“以袋换袋+数字积分兑换”的线下线上融合模式,由第三方服务公司管理员对收储室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进行前端回收、末端分拣、智能过磅、上传数据。按规定要求正确处置生活垃圾的单位可自行登录“管理系统”的积分商城中,进行积分查询和兑换实物。通过以上模式,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收集处置生活垃圾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了干部职工生活垃圾处置参与度,实现了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可追溯、可查询。
“银川市行政中心53家公共机构、1175间办公室、3200名办公人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通过网上积分商城,以过磅数据折合积分,兑换商城用品。”银川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积分商城提供30余种办公用品,满足干部职工个性化需求,大幅提升干部职工分类收集、处置生活垃圾的积极性,共累计积分429万、兑换各类办公用品10万件,真正把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落地落实。
银川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联合市政管理局、教育局、卫健委定期开展巡查通报。将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中未报、错报、漏报等情况量化赋分,纳入“能效领跑者”“节约型公共机构”、“节约型机关”评价标准,建立工作目标责任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与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年度考评挂钩。同时,将垃圾分类制度、考核细则、考核标准纳入标准化建设规范体系,理清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和流程,让宣传发动、收运配套、设施建设一体化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记者 李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