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银川市召开疏堵提畅指挥部工作会议,对疏堵提畅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到2020年,银川市常住人口由199.31万人增加到285.91万人,增加86.60万人,增长43.45%。2010年银川市机动车保有量仅为39.5万辆,而截至2021年12月,银川市的汽车保有量已达109.08万辆。
数据说明一切,十年来,包括银川在内的全中国,这种突飞猛进,这种发展速度,甚至让我们自己都始料未及,让全国多个城市尤其是老城区出现了拥堵等“成长的烦恼”,银川也是其中之一。
“疏堵提畅”是银川市长期以来着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以来,银川市再次将“疏堵提畅”各项工作上满发条,让重点更加鲜明,推进更加科学、系统、细致,推动更加坚决,而这,必将是城市发展之福,是百姓生活之利。
归根到底,“疏堵提畅”是一项着眼于眼前实际的重大民生民心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解决城市“成长的烦恼“,将断头路打通,将拥堵路段消灭,让通勤时间减少,让市民回家早一点、上班顺一点、出行快一点、心情好一点,就是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好事。
“疏堵提畅”也是一项全民工程,它不仅需要顶层的持续推进,更需要每个市民的积极参与,在设施硬件逐渐完善之后,城市文明的“软件”亦亟需迭代升级——路面上少几次违规停车,开车时多一些礼让,慌忙时少横穿一次马路,出行时多坐坐公交……这些微小的动作,集合起来就是巨大的能量,而只有全民参与,才能让“疏堵提畅”真正地落到实处。
“疏堵提畅”又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工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银川市也将紧紧抓住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的重大机遇顺势而动。接下来,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天桥,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一项项疏通血脉的工程……都是银川在为城市的未来拓展发展空间,也是为了让未来的银川能成功摆脱“成长的烦恼”。
毕竟,我们的发展上不封顶,做好现在,留出余量,未来可期。 崔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