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近日废止了一批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2003年发布的部分区域禁摩通告。在此前后,大批市民考证、电动摩托与大排量摩托上牌的新闻也相继传出。这是否意味着全面取消禁摩?
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摩托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加之科技不断加持,燃烧不充分与噪音大等问题在制造端已获得改善,这都给解除限制提供了基础。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全面放开的条件还没完全成熟。或者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现在的银川,市区面积扩大,路多了车也更多了,真的很考验交通管理水平。而事实上,这一类的交通治理也从没停过。历经十余载整治整改,一点点纾解了路权等矛盾,尤其是2018年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后,理论培训、场地考试、以旧换新、挂牌销售四位一体,真正实现了从“堵”到“治”的管理理念转变。
但仅靠交警在路面上的治理还远远不够。闯信号灯、炸街、不戴头盔等等无视交规的行为屡屡发生,说明骑手还是不够自觉,深层问题在于法律层面依然要填空。我国噪音防治法日前也做出了修订,新内容里有关于摩托车的数条,比如禁止驾驶拆除或损坏了消音器的车辆,禁止改装车或加装了高音炮的车辆加速急驶和轰鸣。此外,有消息称摩托车驾照等方面的考核也会进行更明确的分类处理,其报废制度所规定的年限亦将修订。有了这些明文规定,管理与处罚是否更清晰有据,不自觉的现象又会不会少呢?
填补了现在的空白,新的问题也可能陆续产生,只能从考证、上牌等源头处入手念好“紧箍咒”,将规范的主动权握在手中,促其逐渐向好。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