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要选聘市民园长了,昨起报名,旨在更好地解决公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协助管理方制止、规劝不文明现象。公园本姓公,就该让公众多多参与进来。而这种共治共享模式,也应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中,更加深入银川的绿色肌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银川有了越来越多的公园,大小、功能各异,串起了整座城市的园林式幸福生活。与此同时,公园管理成本升高、难度加大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市民园长”这个住建部推介的管理方式被采纳,今年起将在中山公园、西夏公园试点开展。
从其他城市类似尝试可见,园长来自群众,他们对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等都比较了解,也更容易和群众沟通,有助于减少各种矛盾和问题,且不止于制止各类不文明现象。所以,开门办园,选聘市民园长只是又一个开始,还需要吸纳更多市民对公园管理提出宝贵意见,包括公园的园林景观、基础设施、游园秩序、服务品质、志愿者活动、创新管理等等,将市民需求真正深度融入其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请市民当园长参与管理,就是把公园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尺交给公众,可以加强对公园管理者的监督,让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在市民园长的监督与协调下更快改观。当然,公园管理人员绝不能两手一摊撂挑子,让市民园长承担本该由他们承担的职责。只有双方共同促进,扣紧与社会各界良好的互帮互助联系,才能进一步夯实公园柔性管理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激发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共同治理,提升公园管养水平和温馨指数。
壮大公园管理的“朋友圈”,也就扩展了群众的知情与监督渠道,将这种共治共享模式引入更多领域,赋予市民以志愿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融服务和监督于一体,才能真正激活群众力量,凝聚社会参与共识,让银川的“绿色”肌理更加舒展。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