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多角度提振消费,已经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连日来,自治区、银川市接连举办多项惠民利企促销活动,取得阶段性效果。只是,经济恢复有一定过程,后续政策施加,关注市场主体的同时,想方设法稳住就业,稳住消费者收入,才是消费经济在购买服务一方破局的关键。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核心因素。消费与收入高度相关,人们有稳定收入、对未来有良好预期,才会放心消费,因此稳定消费的前提是稳定就业。不管是银川市推出32条具体措施,抑或是中央、自治区一揽子政策以及缓缴社保、扩大稳岗就位的政策,稳投资、稳就业都是核心内容,企业有新增投资,才会创造出更多的岗位,需要招聘更多的人,就业才会稳定,新增就业人员才有去处。
同时,在出台稳就业政策的同时,还需要直接对灵活就业群体、特殊群体及困难群体家庭进行现金补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部分群体对消费的需求更大,补贴会转化成购买性,对消费起到一定带动作用。
同时,政府需要释放更直接的政策、更多的市场订单,满足本地企业生存及发展需要。比如,通过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有效投资,增加本地企业订单,促使企业恢复生产,从而带动就业形势好转,增加居民收入、拉动消费。在消费券的发放上,也可以倾向企业或者特定行业,比如本地的牛奶、葡萄酒等行业,发放具有折扣券和抵用券的功能,让消费者可以在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和服务时抵用部分价款,以此带动企业扩大生产,带动就业。
保住消费大面,企业也应该进一步把握细分市场,对于疫情和后疫情期间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像“刘畊宏女孩”火热,背后是居家健身的需求,银川市举办“绿色银川惠民购车展销季”,为期五天的活动共计销售汽车578台,折射出大家对新能源车的潜在需求。面对这些新需求场景,企业需要根据不同消费者行为细分市场,推出更多产品服务。
总之,促消费回暖,政策的针对性要更直接、更有效力,消费者和市场主体要两头兼顾,让消费回暖的预期能尽量缩短。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