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银川重点监测企业实现销售额2.18亿元,同比增长20.2%;旅游总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66.1%。有分析认为,各类消费券于此间的促进作用不小。
既然政府、企业拿出真金白银在提振消费,就得让每一张券都用在实处,发挥它最大的乘数效应。未来如何设计?这里有个“针对性”的问题,即,要以满足市民民生需求为主。
首先从消费端来看,目前是以线上发放为主要形式,且针对定向品类,比如超市日用品、文旅产品、新能源车等,因为定向,对特定领域的支持就显得精准、直接,短期容易见效。但同时,一些耐用消费品的定向消费券发放,很难直接惠及中低收入群体。既然是要刺激消费需求,那么,消费券是否可以将定向发放和普通发放组合起来呢?以普遍发放确保公平性和覆盖面,在定向发放里做到人群的精准定位,重点关注困难人群,将资源适度向困难人群、农村县域消费者倾斜,发挥其保民生的作用。
定向发放另一个针对性在于用券场景。以餐饮为例,此前较少涉及小吃店、早餐铺,可是,别看它们体量不大,却最是烟火气浓郁之所,亦是众多小本经营安身立命之所,更值得在困难时期帮上一把。还有很多宁夏特色品牌,也需要获得此类政策支持,让它们赚上银子,税收也会跟着留在本地。毕竟,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引导市民更多地在受影响较大的领域消费,有助于改善商家的经营状况。
从现有政策看,消费券的发放可以同减税降费形成互补,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助推消费市场短期内回温。而从长远看,促消费扩内需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持久战,仅仅依靠消费券的刺激作用还不足够,有待击出更多组合拳。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