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夜市是浙江杭州一处著名的“烟火胜地”。近日,夜市摊主们获得了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发放的首批食品类营业执照,户外摊位和固定门店一样可以做外卖,能增加一部分营业额。
抓好“夜经济”是促消费回补的重要内容。现在正值每年“夜经济”最繁荣的时刻,扶持好夜市的摊主,就是扶持好市场主体。发放食品类营业执照的背后,正是政府积极引导的信号,他们不再只是租摊位做生意的摊贩,成为合规的门店后,他们也会更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夜市上的摊贩因为没有固定场所,收入只能靠游客的现场消费,一旦碰上天气不好或者人流不多,收入就会锐减。有了独立的营业执照,户外摊位在闲瑕时也可以接网上订单,等于延长了营业时间扩大了营业范围,收入来源得到拓展。给予更多权利,也意味着监管升级。市场监管局要求摊贩必须是夜市经营户,经营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学会制作食品进货台账,在确保摊贩合法经营的同时,也保证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所以抓好“夜经济”,核心在于服务好夜市上的摊贩。银川应该继续发力,围绕减免房租、发放消费券、推动商家线上销售等举措,为商贩纾困。同时,对大学生、下岗失业者及进城新市民等群体,在小吃制作、民间手工艺技能等方面加强培训,从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自主创业,既解决了就业,也丰富了市场主体的多样性。
与此同时,应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巩固夜间经济基础。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夜间经济的有力支撑,而夜间经济的健康发展则依赖于优良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有关部门应该在服务上再发力,比如延长公交时间、加密班次,协调夜市周边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的内部停车场在夜间向社会公众开放等措施,为做大“夜间经济”保驾护航。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