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云南一所学校举行了一场毕业论文答辩,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举行毕业论文答辩的不是某所高校,而是一所小学。答辩的主题涵盖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国女子服饰变迁探讨、秦始皇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智能AI对居家生活的利与弊等等,甚至有的是用全英文方式表达,这让大家不禁感叹,小学生都要这么“卷”了吗?
在大家的印象中,只有高校毕业时才牵扯论文答辩这一环节,如今将此强加到小学里,多少有点拔苗助长的意思,实则大可不必。有些家长和老师,很想让自己的孩子、学生成为人中龙凤,并认为需要更超前的教育来全面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众人中脱颖而出。“高大上”的命题、全英文的答辩,这样的毕业答辩在气质上完全符合这样的要求。举办这样的活动,对学校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能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名气,吸引更多人报名,但对学生来说并非真正有益。
从曝出的几个课题中不难看到,选题都很有深度,对学生思考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是一种考验。做好这样毕业论文的前提就是学生得有一定的水平能力,但作为小学生可能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明白,又如何能做好课题?
既然自己无法做好,可想而知,这个重任最终便会落到家长头上。在家长全权代劳的过程中,孩子云里雾里地看着,那这样的教育到底是教育了家长,还是教育了学生?退一步说,即使是孩子自己硬着头皮做好了课题,可让孩子面对远超自己理解能力的话题和事物,恐怕也只是强行填塞。不仅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题中之义,甚至还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小学毕业答辩迎来赞叹声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样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必要? 吴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