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奋斗在田野上的新农人
时间:2022-09-06  来源:银川晚报
  春争日头,夏抢时分,秋收冬藏,将人生梦想寄托于大地,在田间地头运用专业知识、抛洒辛劳汗水……这些年,奋斗在田野间的新农人愈发多了起来,新农业带来新生活,那片曾经让很多年轻人想要逃离的土地,如今再度哺育着他们的梦想,在与老一代农人的接力间,他们也迎接着人生的蜕变。
  “书念不好,就回来种地。”童年时,笔者总是会从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语,是玩笑,是敲打,也是劝慰。的确,那个时候,农村似乎是一张永远握在手里的底牌,是我们最后的有依之地,吃得下苦,能出把子力气,土地总归是能养活人的。如今,农业不再是低端、落后的代名词,不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易进入的领域,现代农业的门槛逐渐“高”了起来,发展空间也随之广阔起来,这也就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跃跃欲试准备“跳回农门”。他们奔赴广袤的农村田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农人。这些新农人开得了新农机、玩得转新技术,在种植、养殖、电商等领域为乡村带去新思维、生根新理念,把梦想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年,《银川晚报》曾推出了《后浪,奥利给!闽宁镇脱贫攻坚中的青春奋斗故事》新闻专题,聚焦了乡村年轻人接续奋斗的真实且励志的故事。当下,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农村人口或者说从事“三农”的群体结构也正在发生改变,那些奋斗在田野上的新农人的故事值得我们予以持续关注。两年多来,从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不难发现,一批又一批的新面孔出现在湖城银川的田野间,成为“农”的传人。他们中有年富力强的致富带头人,有懂科技、会管理的网红“田创客”,有懂市场、善经营的“农业经理人”……他们带着敢闯敢拼的勇气和韧劲,扎根在田间地头描绘着人生蓝图。
  很多时候,我们从影视剧与新闻报道中所看到的乡村,都流露出油画般的浓郁色泽,春是幼苗嫩枝,夏是细雨艳阳,秋是金黄饱满,冬是炊烟暖意,晴空不吝阴凉,入夜常见星光……所有的这些与新老农人坚韧的奋斗精神和不断更新的振兴理念是分割不开的。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振兴的不仅是乡村,湖城银川需要与其发展程度相匹配的农村和农业,而广阔的田野需要人才,需要年轻人。当然,农业领域也是颇为辛苦和单调平凡的,我们也需要寻找“年轻人为什么回到乡村”“乡村用什么留住年轻人”的现实答案。之所以回归田野的新农人会越来越多,除了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农村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与城市间不断缩小的差距,是较为重要的驱动因素,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新技术、新理念在农业领域普及应用,物流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这些都为新农人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农人带动了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下沉乡村,推动创新种植养殖产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实现乡村产业与人才发展的“双丰收”。
  看山望水寄乡愁,如何让更多新农人返乡创业,好政策、好产业必不可少。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当前在这些方面仍旧存在不少需要急速补齐的短板。这就需要在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提升创业能力、优化创业服务环境上下功夫,为新农人构建更好的舞台,要因地制宜地对新农人开展精准培训,培育孵化农村创业园区,落实新农人在融资、用地、落户、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来,用奋斗来拥抱幸福和精彩。  小铁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典农河畔候鸟乐园
    典农河畔候鸟乐园
    银川:候鸟的天堂
    银川:候鸟的天堂
    宁夏人物
  •  非遗传承人郝延强: 赋予贺兰石灵
  •  非凡十年 成长|杜多利:见证水管
  •  刘世友: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
  •  寇启芳带领宁夏滩羊种业走向全国
  •  巡护员张万东:用脚步丈量对长城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