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将至,月饼又成为近期市场上的热门商品。瘦身降价、“数字月饼”等话题引起热议的背后,是月饼价格离谱,有脱离原本价值的倾向,抛开这些包装的外衣,回归月饼本来的价值,才是这个传统食品更有市场的前提。
8月份开始,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集中整治商品过度包装、“天价”月饼和蟹卡蟹券等问题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集中整治。此次整治内容包括过度包装、高价月饼以及酒楼、饭店定制或以文创等名义开发的高端礼品,覆盖生产、销售、线上线下整个环节,力度空前。经过有关部门整治,豪华包装、铺张浪费现象明显好转,平价月饼开始成为主流。
但是也有商家耍起了花样,推出联名礼盒款、打着“零糖零卡零脂”旗号的“数字月饼”,依然在高价销售。所谓的跨界创新被用到了抬高价格上,这样的创新终究是变了味。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睦,商家可以在宣传推广时,以团圆和睦为切入点进行创作,可在销售形式和包装上做文章就过度了。月饼的象征意义,除了团圆和睦以外,其他解读都是牵强附会。联名礼盒、“数字月饼”,只是打着月饼旗号在敛财,妥妥的智商税,根本谈不上创新。
想要创新得围绕产品本质进行改良。月饼因各地口味不同,有着多种颇具地域特色的馅料,口味上有甜、咸、甜咸混合,乃至麻辣。近日,南京有高校推出的手工定制月饼,不仅传统口味齐全,还开发了辣子鸡月饼、番茄牛肉、厚椰拿铁等口味。会不会受到学生和消费者喜爱暂且不论,至少作为食品,买的就是它的味道,在这方面的种种尝试都没错。
集中整治豪华包装、“天价”月饼的背后,也是为了塑造正向的社会价值,让月饼价格别偏离价值。商家应围绕商品本质改良创新,真正拿出有特色的商品,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