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种植大棚蔬菜有20多年历史。近年来,该村做大这一传统优势,大棚从60多个发展到700多个,翻了十几倍,在外打工的110多名年轻人全部返乡创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棚二代”,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带动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年轻人返乡创业,对自己对家乡都是双赢的选择,关键是乡村要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搭建好平台,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让更多年轻人成为新时代的“农二代”。广阔乡村,大有可为。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着“蓄水池”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多乡村走出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发展。一方面,因为城市里就业机会日趋饱和,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青年人将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这对于需要青年人才的乡村,以及等待发展的年轻人来说,无疑会是双赢的局面。
青年创业得有人“扶上马送一程”。青年人返乡创业的队伍在壮大,更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和培养。要针对发展实际,在青年留乡创业面临的各种难题上下功夫,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不仅帮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更要通过技术对接、培训辅导、宣传推介等方式,帮助大家创业发展“扬帆起航”。
帮助青年创业群体搭建创业平台。农业生产是在产业链上游,有效掌握产销结合主动性,也决定了能否干得长远。青年群体创业起步为零,这就需要乡村搭建更实际的平台,围绕地方特色农副产品资源,搭建产供销平台,明确创业主体定位,给青年人更多选择的条件,助力他们起好步,青年人才会愿意长久扎根下来。
我们乐于看到更多青年人回到乡村创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实现自身价值,让更多的新农人从乡村的土地上诞生,乡村振兴才有更坚实的人才基础。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