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时期,刚结束不久的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注入诸多信心。尤其是在奖项方面依旧秉持实力为要,没有所谓的流量明星,更没有网红。不过,在笔者看来,略微有些遗憾的是最佳美术片。
曾四获提名的“熊出没”大电影,今年终于凭借《熊出没·重返地球》在“熊出没大战喜羊羊”中胜出而捧杯。不可否认,作为目前最成功的国产商业动画影片,“熊出没”拿下最佳美术片在一定程度上是合乎情理的。只不过,与引发些许争议未获提名但勇涉原创现实领域的《雄狮少年》、融合独特东方水墨风格而堪称视效“天花板”的《新神榜:杨戬》相比,总票房9.78亿元的《熊出没·重返地球》在艺术质量与创新表达上还未达到当下最高水准。
1922年,万氏四兄弟创作了一条《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动画广告片,从而成就第一部国产动画片。百年间,国产动画不断摸索与成长,在不同时期留下了大批经典作品。早期,淡雅优美、意境悠扬、活灵活现的水墨动画让中国动画学派以“中国风”为标志享誉世界;此后,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创新表达的国漫再度崛起、爆款频出,传统动画形象被赋予新价值、新理解和新呈现;如今,技术革新又为中国动画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奇观,尤其是中国水墨与三维技术的融合。从“小蝌蚪”到“牧童”,从“大圣”到“哪吒”,从“白蛇”到“杨戬”,我们有不少在市场上引发讨论、获得好口碑的作品承上启下,从而不断见证着国漫创作的全新突破。
笔者常常会跟马上升初中的孩子开玩笑:“你们班学霸都在看《史记》和《资治通鉴》了,你还在看熊大和熊二。”尽管只是句玩笑话,但背后折射出的还是当下不少动画在题材选取上带给我们的审美疲劳。有IP傍身,自然是会带来一定的热度和较高的票房,但缺乏创新与突破,含金量势必会大打折扣。去年11月,时隔38年后,动画长片《天书奇谭》经过漫长的修复登上大银幕重映。在中国动画影史上,《天书奇谭》是我们的第三部彩色动画长片,凝结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众优秀动画老艺术家的才华与热忱,是一部值得细品的国漫经典。致敬经典的目的在哪?显然是看中不同时期经典动画所透射出的“不断拓宽题材和边界,灵活运用古典美学”的突破创新精神。
正因为如此,最佳美术片值得我们有更多的期待,这种期待就在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拓宽中国动画题材、创新视觉表达形式,从而持续形塑中国动画民族风格。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