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第一期收益,在尤溪县完成发放,总额149万多元的收益金,扣除成本后全部发放到林农手中。不砍树也能致富,一下子让“卖空气”赚钱在文旅开发的融合之外多了一条新通道,也能更直接更清晰地感知生态资源价值。
社会化造林碳汇,就是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做出的生态补偿。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同年9月,宁夏完成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以每吨41.5元的价格,买入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此次交易成功意味着碳管理水平高、排放量较低的企业可以直接将生产技术以及环保水平上的优势转换为一定的经济效益。截至当年底,宁夏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的3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均全部开户、均具有交易资格,15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累计买入成交额1亿多元、卖出成交额2亿多元。
随着生态文明实践不断深化丰富并推向纵深,“碳交易”作为促进碳减排的市场化手段,也愈加受到关注。今年4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几乎同一时间,银川市“银谷世界碳汇葡萄园”建设项目启动,把修复生态与发展葡萄酒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包括探索葡萄园碳汇交易机制,提升产区生态产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事实上,抓好生态产品保护补偿,还需要探索完善补偿机制,拓宽补偿资金渠道。例如今年9月底,中国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签发宁夏首单林业碳汇价值保险,为宁夏中宁县某林场提供111.6万元林业碳汇价值风险保障。保额以碳汇市场价格为核定依据,既紧跟碳汇市场价格变化,又提供了充足的保障额度,同样属于生态产品的生产保障。
针对市场需求提高生态产品的整体供给能力与水平,类似保障少不了,这依赖于利益导向机制和价值实现机制建设,需要通过完善政府主导,加速政策供给。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