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表面与标签
时间:2023-01-11  来源:银川晚报
  1月2日下午,江苏无锡,小伙儿见义勇为后离去,不想视频被发到网上,人们议论最多的,不是他跳水救人的行为,而是他的红发和文身。据此,有评论认为,以貌取人太苛责。
  此话不假。可以做个假设:当孩子看到视频,会不会首先注意小伙儿的红头发和文身,说“哇,那很酷”?这时候,见义勇为或被忽略,谁愿意呢?现在,有人提出质疑和批评,“第一关注度”归属,外貌完胜,验证了多元化视角的必然性。
  可为什么会有外貌与行为必须对等之念?这大抵是个更有趣的话题。先说信息传递。途径多样带来信息传递更快捷,也更繁杂,尤其热点事件,个人感官、情绪和态度输送极易掺杂其间。远的不说,2022年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主犯之一的穿着打扮被揪出来单论,一度挤上热搜,引发衣着与言行的过度联系,很多人,仅因相似衣着就被归入一个群体,无辜招来排斥和非议。当时即便有纠正之声,淹于事件的庞大影响力中却显得微弱,无法抵消已然形成的影响。
  有意为之,或是无意之过,皆为信息传递之波及。在大数据营造的信息茧房里,这种结果又被不停强化,于是,人们总是更容易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会有染发、文身“看着就不像好人”的标签式认知情有可原。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染发文身者行良善之事少吗?或许只是旁人看得少、说得少,从而不信。这里面,有信息被筛减报道的缘故,在需要立一个榜样之时,会挑选出他们认为更像榜样的那一个,例如外表,至少要求他们符合绝大多数人想象,也满足见义勇为之外,其他的教化作用。
  如何论对错?凡事两面看,可以赞同注重每个人的审美喜好的观点,至于“装扮与粉饰后的完美人设”与“一个会染发敢文身的救人勇士”,谁更鲜活更贴近现实生活,实在没有比较的意义,因为有些人和事,光看表面真的很难定论。至于标签,不是“英雄可以没有标签”,而是英雄们根本不会去想什么标签不标签,只是旁人需要一个标签。  刘薇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纵享冰趣
    纵享冰趣
    冬日黄河景色美
    冬日黄河景色美
    宁夏人物
  •  以高质高效的市场监管服务保障高
  •  用实干担当持续推动人社事业高质
  •  深学笃行,书写金凤区赶超跨越新
  •  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抓
  •  书记视窗|王海宁:扎实做好金融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