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进入了尤为关键的阶段,作为社区卫生“守门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在扩容增能方面的工作推进非常重要且迫切。
记得还是在五六年前,因为给孩子打疫苗的缘故,笔者会定时去离家不远的社区医院,逐渐发现在那看病就医其实也挺方便,基础性的医疗服务基本都有,比如就诊、拿药、打针、输液、基础化验、疫苗接种以及推拿理疗等,尤其是签约后还能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后来,社区医院不断扩容增能,从原本只有一层的“小医院”变为了两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有各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定时坐诊,再后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升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设备和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三年疫情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随着国家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着“关口前移”作用的同时,也经受着社区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的重大考验。
“比大医院离家近、人少、宽敞,排队时间也相对短一些。”其实,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看重的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方便与快捷,尤其是现在阳的人多了,能在家门口就诊拿药和输液肯定会省去不少麻烦和少耗费一些精力,而且在后期康复期间就近做做氧疗或雾化治疗也很方便。此外,能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到相应的治疗药品也是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尤其是随着新冠抗病毒小分子药物优先下沉社区后,一些老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科学地使用,更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让社区居民吃上了“定心丸”。
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尽可能快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扩容增能,充分发挥他们“早发现、早治疗、早分流”的作用,特别是在尽早干预防重症方面的作用。就目前来说,发热诊疗空间的扩容是非常必要的,包括医护力量、输液床位、氧疗设备、雾化设备等多方面的补强与增加,此外发热诊疗药物、抗病毒药物要做好储备,指氧仪、氧气罐等则需要扩大覆盖面,心电监护仪的增加也是必须的,以及后期能否及时配置CT设备等也是应当充分考虑的现实问题,进而能够进一步方便居民就近进行影像检查,毕竟目前市民们比较关心“白肺”等肺部感染问题,CT检查是不可或缺的。在硬件完善的同时,像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对重点人群中的孤寡独居老人进行上门访视和远程访视服务,以及相关咨询服务等也应进一步常态化。
只有尽快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备起来,持续扩容增能,完善分级分类医疗救治体系,才能让居民社区就诊更安心、更便捷。 小铁 |